10位委员作大会发言,为陕西绘制发展新蓝图

2020-09-01 09:36:2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丁琳等在大会作交流发言,围绕编制好我省“十四五”规划,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实现新作为等提出意见建议。...

  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丁琳、吴志红、毛亚社、刘勇、杨东明、刘迎军和省政协委员刘科伟、李宏安、卓锋、兰壮丽作交流发言,围绕编制好我省“十四五”规划,就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大西安都市圈建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实现新作为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视频:各界导报 康鹏 马卓

省政协常委、长安银行监事长丁琳代表省民建

“十四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扩大开放

  一、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确立向西开放的总体格局,建立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大力发展技术、农业、能源、医疗服务和文化贸易,支持在西安设立“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建立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待遇机制,做到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完善市县区营商环境排名,不断提高各级政务服务质量。

  二、支持开放要素向西安汇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活动落户西安。发挥第五航权功能,支持西安—咸阳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展空铁、公铁、海铁联运试点示范。统筹西安陆港、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四大平台”建设,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中国最大陆港。

  三、建设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允许西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创建“一带一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分中心。推进西安交易所的设立和建设,大力发展能源(绿色)、科技和文化金融市场,推进丝路国家区域资本(债券)市场建设。完善包含科研、天使、创投、私募、PRE-IPO及产业并购等基金在内的多层次基金为主体的财税支持体系。

  四、创建国际创新和生产中心。聚焦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建立产学研平台和大型试验设备运营平台。巩固苹果、齿轮、钼钛新材料、分布式能源装备等全球生产中心,重点支持西安发展无人机、传感器、小型卫星、机器人、智能汽车及第三代半导体等核心产品的生产集聚和产业链,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产中心。

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刘科伟

统筹发展 协同推进 加快大西安都市圈建设

  西安都市圈发展要以优化环境、完善功能、提升能级为核心,重点做好:

  一是调整行政区划。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调整优化西安都市圈行政区划设置,实现西安、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行政区划整合,消除核心区及其与外围空间协调发展的行政羁绊。

  二是优化空间结构。编制西安都市圈实施性发展规划,优化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中心城市区—外围组团—卫星城”的都市圈结构,完善外围组团城市功能,提升卫星城市发展水平。

  三是增强经济能级。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飞地经济”等产业发展布局模式,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航空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是完善服务功能。按照“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强化产学研融合、军民融合、省部融合,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经贸合作、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五是提升枢纽能力。推进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向外围组团和卫星城市延伸,加快西宝、西延、西韩等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都市圈通勤交通体系;加快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善综合交通配套,构建高效立体交通网络。

  六是加强环境共治。协同开展秦岭生态保护和渭河、泾河、沣河、浐河、灞河等生态廊道的保护与治理工作,统筹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协调水污染防治,共筑生态安全格局。

省政协常委、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志红代表省台盟

关于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在“十四五”规划中把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作为我省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和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抓手,补齐短板、追赶超越。 一、加强规划引导,汇聚发展合力。统筹数字基建体系布局,形成系列政策“组合拳”。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立法与管理,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区域协同纵深发展,协调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规划布局,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区域协作能力。

  二、健全功能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以“人防+物防+技防”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水平。加快企业内外网络改造升级和5G部署,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据流通共享,消除“数据孤岛”,缓解“数字鸿沟”,夯实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三、打造平台生态,促进融合应用。加强开放型技术平台和“开源”社区建设,汇聚大量开发者培育优质工业APP,丰富平台应用产品。鼓励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跨领域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四、加大资金支持,重视人才培养。创新财税金融等支持方式,提高支持精准度。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将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工业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等纳入各类培训计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一支“陕西智造”新人才大军。

省政协常委、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毛亚社

多措并举 全力推动“十四五”期间我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陕西追赶超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看到,我省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规模大而不优、经营面宽而不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经营同质化问题严重、主责主业不聚焦三个方面。“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扩大开放。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横向整合、纵向联合、吸收合并等方式,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积极布局新基建项目。

  二是健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把重点放在“改”字上,要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特别是要探索科教人员的知识产权入股,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方案。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应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把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形势,围绕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提高我省上市企业数量和规模。引导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改善薄弱环节。

省政协常委、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代表省工商联

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作为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十四五”期间,必须紧抓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我们建议:

  一、严格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多层次的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层次。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发挥其对全省的核心引领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发展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结合,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以技术改造、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整体产业结构提升。

  三、抓住有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贷款展期、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措施,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用好民营企业纾困基金、稳外贸专项资金等,健全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奖补机制。协调各金融机构设立企业转贷基金,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抽贷断贷难题。

  四、保持我省民营经济的创新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引导创业创新主体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较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省政协委员、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

加快推进陕西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助力陕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陕西2025”,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广应用,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建设“制造强省”的要求相比,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建议:

  一、推进产业链加快转型,加速培育我省智能制造领域骨干企业。在重大工业制造业领域,通过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其所在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行业形成推动作用。

  二、推动智能化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智能制造领域行业标准。鼓励企业与高校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成立高端装备智能化的重点实验室。增强高校智能化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及工业化应用,并结合企业的需求确定研发课题,通过合作研发,形成面向行业应用的智能化规范和标准。将研发成果验证落地,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三、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税收及政策支持。建议对服务型制造企业执行与服务业同等的税率,实现税负公平。同时设立我省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资金,对转型智能制造的企业实施的重点项目给予专项政策支持。

  四、为智能制造及新基建领域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提供市场机会。率先在省内项目中推广分布式能源互联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按时、按需、按质向用户端提供开放互联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能源开放互联。

  五、强化人才队伍支撑。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陕西省信息化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对于工业企业引进的高级智能制造人才,给予专项补贴。

省政协常委、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代表省民革

陕西“十四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是我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我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内在要求。

  建议: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陕西投资环境、扩大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具有重要作用,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现代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陕西省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陕西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其作用。

  三是完善发展政策,科学制定规划。全面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科学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以及保障措施。

  四是加强载体建设,提升载体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综合示范城市。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园区。建立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联盟机构,搭建基于网络的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相关服务。

  五是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现代服务业主体。

  六是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机遇,加大服务业紧缺专业学历教育,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引进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促进陕西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省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卓锋

关于重视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5G等新基建,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凝聚合力加快我省5G发展,建议如下:

  一、强化政府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把5G、物联网、IDC等新基建纳入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成立5G应用推广专班,制定5G发展规划及配套产业发展路线图,出台鼓励5G发展政策。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深化共建共享,减少5G初期成本。对影响全省5G网络建设的违规行为挂牌督办。

  二、创新方式方法。丰富5G产业体系,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应用推广,建设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打造一批5G创新应用示范场景。探索更加丰富、优质的5G民生产品和服务。

  三、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健全5G科技创新体系,支持5G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加快人才培养,鼓励省内高校开设5G相关课程。

  四、加强资源保障。统筹专项资金,保障5G建设发展;在财税等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资源开放,为建设用地、管道管廊租赁提供便利;成立智慧杆产业联盟,规划建设智慧杆及配套资源和“一杆多用”改造。加强直供电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交易;推动5G基站智能电表改造。

  五、夯实安全基础。构建覆盖5G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的安全防御体系。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加强5G安全标准与产品研发。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政策法规。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兰壮丽代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充分释放政府职能作用 加快推进我省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就业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发展稳定,是最大的民生,居“六稳”“六保”之首。

  目前,我省就业服务工作还存在就业服务机构层次低、服务项目少、信息平台重叠、就业培训方式单一、对失业人员动态监测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在制定陕西“十四五”规划中,结合我省实际,出台更多稳就业、保民生的支持性政策,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角度,对就业服务体系部分独立行文,明确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从根本上解决集成度不高、人员少、资源短缺等问题。

  委员们建议:由政府牵头,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各个行业、系统、地区资源,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统一管理运营,实现资源深度共享、供求双方有效沟通。

  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就业服务,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就业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人群需求。

  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实行网格化动态化服务管理,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多维度开展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群体监测,防范失业风险。

  以就业为导向,创建灵活的“点餐式”“订单式”培训模式,持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机制,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技能型劳动者队伍。

  针对农民工、贫困未就业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加大公益性、辅助性、居家岗位开发,主动挖掘输出性就业岗位,结合创办实体企业实现生岗增岗,积极发展线上经济,内挖外联,为求职者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

省政协常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迎军

以建立健全四个机制为抓手 推动“十四五”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规划管理机制。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市县空间规划,推动“三区三线”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优化城乡融合空间形态,构建“县城—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村”县域村镇体系。

  二、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关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陕北要坚持能源和非能源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陕南要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培育绿色主导产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3+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共建现代农业“飞地”园区。

  三、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分类治理。严控乡村地区开发强度、准入产业类型。

  四、构建共同富裕机制。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钱地挂钩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建立健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加强集镇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配套。

  (摄影:母家亮)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省政协 常委会 交流 发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