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冰)7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双拥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双拥运动的发祥地,近年来,我省以开展新一届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及命名表彰工作为抓手,积极构建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格局。
据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巨小弟介绍,为坚决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省双拥办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出台关爱赴武汉一线军队和退役军人医护人员9项措施,累计走访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家庭300多户,发送慰问金16.5万元、拥军包价值20余万元。
抗疫期间,全省13万名退役军人、46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捐资捐物近3000万元。驻陕部队有关单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助力复工复产,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季”活动,举办线上招聘516场次,提供岗位15.4万个,线上就业创业服务6.8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3万余人,帮助退役军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2180人。
为全力营造“尊崇军人、敬重英雄、热爱部队、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我省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军营“开放日”等活动,用好延安、照金等红色资源,讲好革命传统故事,讲好英雄烈士故事,讲好军民团结故事,讲好改革成就故事。省、市、县三级关爱基金实现全覆盖,募集资金1.14亿元,已援助1208名特困退役军人近2000万元。定期开展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共同参加的烈士公祭活动,在全社会掀起祭英烈、学英烈热潮。
围绕解决问题,用好交办、推进、反馈三项制度,我省形成了为部队和广大官兵办实事解难题的良好氛围。省发改委主动对接部队,协调国家电网解决部队供电困难及输电线路改造问题;省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近5亿元,解决部队战备训练、军事设施保护、营区建设等重难点问题。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完善“阳光安置”办法,探索“直通车”安置方式,开展安置就业跟踪回访,建立“走出军营、走上岗位”的社会化培训机制,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2019年度,我省对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的近1800名现役军人家庭上门送喜报,激励广大官兵在部队好好干、立新功。以双拥创建为抓手,修订完善《陕西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实施细则》和《考评标准》等政策规定,建立“能上能下、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
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驻陕部队累计投资过亿元,挂钩的173个帮扶村、2.3万余名贫困群众已经全部脱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唐都医院担任省上首批定点救治任务,收治了全省88%的危重型、重型患者,全省出动民兵2.6万余人次,积极发挥“六个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当前我省严峻的防汛形势,省军区组织驻军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动员组织全省驻军现役部队数千人、民兵5.5万人,协调驻军单位落实各类大型车辆近千台、搜救器材15万余件(套),组织汉江等重点危险地段民兵应急分队展开救灾演练,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出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激发退役军人创业活力,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我省组织开展了“新征途”退役军人创业大赛。截至目前,各地选拔初赛已基本完成,决赛拟于“八一”期间举行,全省各地市退役军人创业精英和精品项目将同台竞技、切磋交流。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