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子母亲” 到“打拐妈妈”

2020-07-15 09:41:02  来源:群众新闻  


[摘要]李静芝的家在西安市碑林区端履门的一个小巷子里。...

  李静芝和她失散三十二年的儿子嘉嘉在一起。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静芝的家在西安市碑林区端履门的一个小巷子里。32年前,她的儿子丢失了。从此,李静芝便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这一找就是32年。她从20多岁到如今60岁,历尽艰辛跑遍大半个中国,从“寻子母亲”变成了“打拐妈妈”。

  儿子丢失

  “家有急事,速归!”

  1988年10月19日,正在榆林出差的李静芝,接到单位一份加急电报。

  “看到电报后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胡思乱想,会不会是儿子病了或者家中老人出啥事了。”李静芝说,“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是儿子丢了。”

  1988年10月17日下午6时左右,李静芝两岁多的儿子嘉嘉(小名)在西安市西大街金陵酒店门口被人拐走。

  当时,嘉嘉刚被父亲从幼儿园接回来。嘉嘉说口渴,父亲就把他带到与朋友合开的金陵酒店。就在父亲给嘉嘉取水的一会儿工夫,嘉嘉不见了。

  “回到西安,听到儿子丢失的消息,我当时就崩溃了。”李静芝回忆,“不过,那时候也想不到孩子会被拐卖,只是想可能走丢了,有好心人遇到,可能会送到福利院或派出所,没有再敢往坏的地方想。”随后,李静芝一家人及亲友开始拉网式寻找。

  一周时间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随后,李静芝又通过电视台播发寻人启事。

  一次,李静芝从西安电视台出来,遇到李磊的父母正在打听电视台地址。一问才知道他们也在找孩子,李磊1988年11月1日上午在西安市南郊走失。

  两个寻找孩子家庭的相遇,让李静芝意识到,要找孩子的并不只有他们一家。她和李磊的父母商量能否共享线索,一起寻子,这样找到的机会也就更大些。就这样,2家、4家、8家……最多的时候有50多个丢失孩子的家庭聚在一起抱团寻找孩子。

  随后,这50多个家庭自发成立了寻找丢失孩子联合会,大家每个月最少相聚两次,共享信息,相互交流,并从1989年5月开始,陆续给联合会内的家庭印发了10万余份寻人启事散发各地。

  “这些家庭采取两家包一个省的办法,把寻人启事发到了各省乡镇一级的计生、妇联、公安、教育和民政等部门。陆续反馈回来了200多条线索。”李静芝说。

  通过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寻找,联合会先后找到了5个丢失的孩子,但其中并没有嘉嘉。

  从1993年开始,李静芝把寻找孩子的希望转向电视寻子节目,先后参加了《半边天》《中国好人》《今日说法》《宝贝回家》《等着我》等30余档节目。

  凭借这一平台,李静芝在寻找自己孩子的同时,先后帮助24个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

  32年来,李静芝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参加寻子节目的机会,她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开始后,公安部将嘉嘉被拐案列为督办案件,西安市公安局提级侦办,成立专案组,坚持案件不破专案组不撤,先后组织民警辗转13个省市核查相关线索,查找被拐人员。

  今年4月,李静芝又获得几条丢失孩子的线索,她立即把线索提供给西安市公安局。其中一条线索显示,多年前一名四川绵阳人曾收养了一个西安孩子。

  专案组民警立即对疑似对象进行筛选摸排,发现四川绵阳男子顾某宁与嘉嘉的DNA高度相似。专案组民警前往四川进行核查,经DNA比对,确认顾某宁就是32年前丢失的嘉嘉。

  创伤难愈

  今年5月18日,在西安市公安局,60岁的李静芝和失散了32年的儿子嘉嘉终于相见。母子两人相拥一起抱头痛哭。李静芝母子的手一直拉在一起,一刻也没有松开。

  对于丢失孩子的家庭来说,需要修复的创伤实在太多。重要的是丢失孩子的父母要从阴霾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的生活。

  在最初一段时间,李静芝在寻找儿子过程中,甚至出现过幻觉。“感觉孩子喊着‘妈妈,妈妈……’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耳边,仿佛孩子就在门口。我时常会从床上突然坐起,告诉家人嘉嘉回来了,在门口喊我呢。可我把门打开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诉说中,李静芝已是泪流满面。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对于李静芝来说,那是没有痛到骨子里,有些事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越来越痛。

  母亲怕李静芝精神出问题,强迫她住进了医院,并对她说:“你可不敢疯了,你要是疯了,哪天儿子回来了该怎么办?”李静芝的大哥也劝慰她:“如果哭能把孩子唤回来,那我们一起陪你哭。”医院一位老大夫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身体上的疾病我可以治,但你的心病还要靠你自己。”

  从那以后,李静芝似乎明白了,“再不能这样癫狂下去了,如果我疯了,谁去给我找儿子呀?”

  身边人的关心,让李静芝明白泪水无法抹去忧伤。“找孩子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不能把自己全部都搭进去。”李静芝说,“后边的日子,我周内正常上班,周末就一条线索接着一条线索去核实。就这样边工作边寻找,年复一年。”

  最初那些年,李静芝和丈夫共同在寻找。反复的期望和失望,使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最后导致离婚。离婚后,李静芝仍然在寻找儿子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2007年11月,李静芝去杭州参加了一次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举办的万人寻亲大会。“那天雨特别大,上万名寻子家长在雨中举着牌子讲述着各自的经历,整个广场上的人都在哭。大家任由雨水淋湿身体,已经无法分辨他们的脸上挂着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李静芝回忆,“我也号啕大哭,真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在寻子的路上走多久。”

  了解到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重点为失踪儿童家长提供免费的寻人帮助后,李静芝便加入了协会,成了一名志愿者。除了最初找回的5个被拐孩子,李静芝之后找回的被拐孩子大多数是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共同完成的。

  2015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李静芝的母亲在离世前的最后一刻,拉着李静芝的手有气无力地说:“嘉嘉该回来了。”这天也正是嘉嘉的生日。

  用心守护

  得知李静芝找到儿子的消息后,她的电话几度被打爆。家门前小巷子着实热闹了一番,各种恭喜、祝贺、问候滚滚而来。

  还有许多丢失孩子的家长,举着写有详细情况的寻子牌,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也有还在寻亲的家长问李静芝:“你找到孩子后还会帮助我们吗?”

  “我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丢失孩子的人。”李静芝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守护,全力守护好自己的孩子,帮助身边的寻亲家庭,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赖。”

  现在,李静芝和儿子嘉嘉都在等待一个真相,他们想知道32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们母子相见恍若隔世。

  李静芝现在已经从西安某外贸单位退休,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帮助别人。她是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的缘梦基金公益大使,也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同时她还要忙活陕西寻找爱子联合会的事情。在帮助更多寻亲家庭找到孩子的同时,李静芝呼吁:希望公安部的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能够更加完善,让更多被拐家庭和被拐孩子的信息可以及时被录入。

  在32年的寻子过程中,李静芝从一名苦苦找寻儿子的妈妈,变成了众多被拐孩子家庭的希望,大家亲切地称她“打拐妈妈”。一位街坊大姐说:“静芝,32年,你坚持做了一件事情,最终把事情做成了。”

  “大家都叫我‘打拐妈妈’,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叫我嘉嘉妈妈。”李静芝说。32年的寻子之路,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记者吕贵民)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寻子母亲 打拐 李静芝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