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谆谆嘱托·践行群众路线 何玉珍的“夜生活”

2020-05-23 08:19:40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13年前,何玉珍刚来到西安时,有一天晚上,她走在街上看着万家灯火,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13年前,何玉珍刚来到西安时,有一天晚上,她走在街上看着万家灯火,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几年后,她实现了这个愿望,举家迁址西安落户。更重要的是,每天夜里和清晨,她橘色大伞下亮起的灯,给了更多人家一般的幸福感。

  今年54岁的何玉珍是西安古都放心早餐的一名售卖员。每天凌晨2时30分左右,何玉珍的身影会出现在小寨十字东北角。她先将早餐售卖车从存放点取来支好,细细地擦洗、消毒,给餐车盒子里倒上水加热。3时多,公司送的货到了。她开始烫豆浆、热包子、做蛋饼、包汉堡,一边准备着,一边等待顾客的到来。

  “两个肉包子,一袋豆浆。”一辆出租车停在小摊前。

  何玉珍麻利地把早餐装好,递给出租车师傅,还不忘叮嘱:“趁热吃啊!休息好、慢点开。”

  何玉珍熟悉许多老顾客,也熟悉这个繁华商圈复苏的清晨——

  每天凌晨三四点,来买早餐的有附近的保安、在夜里拉客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刚结束夜生活的年轻人;5时到6时顾客比较少,何玉珍可以稍作休息;6时30分起,学生们便陆续来买早餐了;7时30分后,上班族陆陆续续来了;8时10分,在赛格商场上班的人也来了……9时30分后,人少了,何玉珍开始清理餐车,准备回家。

  何玉珍的第一个早餐售卖点在三爻村,干了两年多后,搬到小寨。当时,小寨还在修地铁,到处都是围挡,路面也坑坑洼洼的。她只能将餐车支在一处洼地,脚下全是水。于是就找了几块砖垫着,踩在砖上跳来跳去干活。“地铁站修好了,顾客也多了起来,后来还建起商场,我的日子就更好过了。”何玉珍眼角的皱纹里,带着满足的笑意。生意最好的时候,她一天能卖1800多元,算得上令人羡慕。

  但羡慕归羡慕,这份苦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了。

  十几年来,除了母亲去世,何玉珍从未请过假。每天凌晨1时50分,当家里的闹钟响起,她起床、洗漱后,在浓浓的夜色里骑半个多小时电动车到达摊位。无论是夏天的瓢泼大雨,还是冬天雪粒子打在脸上,她接货从未迟到。与何玉珍一起来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像她一样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刚开始,何玉珍也不适应,收摊回去后一觉睡到下午三四点,起来后浑身酸痛。后来,她慢慢理顺了自己的作息:回家吃完午饭后先睡一小时,下午做做家务、看看电视。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就准备睡觉。

  工作时,何玉珍热情大方,喜欢与顾客交流,平时却很“宅”,不爱逛街,话也很少,仿佛在夜里和清晨,就把一天的话都说完了。因为这个特殊的作息,她很难参加朋友们的聚会。但她说:“工作就是我的‘夜生活’。服务了这么多人,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记者 刘居星 实习生 李梦瑶)

  记者手记

  热爱可抵黑夜漫长

  何玉珍54岁了,但她从没考虑过什么时候“退休”。

  她每天很认真地把豆浆温热、把包子热透,眉眼间就像给家人准备早饭一样温柔。

  她很享受这份工作,享受为像她一样在深夜奔忙的人递上一份热腾腾的吃食,享受让像她孩子一样忙碌的上班族不饿着肚子工作,也享受看着小学生们买了吃的蹦蹦跳跳远去的身影。

  疫情后复工第一天,有老顾客看到她的餐车,远远跑过来说:“阿姨你可回来了,早饭终于有着落了。”

  这种依赖,让她感到温暖,让她知苦而不觉苦、受累而不觉累。无论是起早摸黑,还是顶风踩雪,她都甘之如饴。

  很多人的一天,从她的那把橘色大伞下“收取”第一份“能量”。她看着天色由暗复明,用美食与爱陪伴往来的人们拥抱新的一天。(刘居星)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嘱托 夜生活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