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老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4月16日,省政协将召开
2020年首场月度协商座谈会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在即将召开的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
委员们将对老百姓们密切关注的养老话题
展开深入交流,热烈探讨
随着大家对养老需求的提高
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
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做得怎么样呢?
我们收集了部分资料
一起来看看吧 ↓↓↓
我省养老体系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3894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15个、民办养老机构287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960个、农村幸福互助院12132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了33.4%的城市社区和71.29%的行政村。特别是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依托城乡社区建设,将45.86万空巢、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人纳入关爱服务体系之中。(数据来源:省民政厅)
西安:“15分钟养老圈”
西安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1.96万人,老龄化率快速化、高龄化、空巢化、多元化的特征比较明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197个,其中养老机构15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29个,农村幸福院1109个,日间照料中心106家,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者床位数达到36.1张,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体系。 (数据来源:西安市政协)
“15分钟养老圈”
是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资源和成本,按照新建一批、提升完善一批、优化整合一批的方法,采取上门服务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居家养老服务站、虚拟养老院、嵌入式养老院等覆盖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元,老年人以家为中心,老年人步行或在家15分钟内能够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宝鸡:助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加大对医养结合健康养老和健康产业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是整合镇村卫生服务站点和幸福院资源,让互助幸福院真正发挥为老服务作用,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工作,为农村老人提供便捷的医养服务。
三是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
四是拓宽养老服务内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老年人文体、休闲、医疗、护理、康复、设施、用品、房产、生态等多种模式的健康养老产业,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产品,有力助推宝鸡市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咸阳:医养融合
咸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全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的医学类院校—陕西中医药大学,“五神六疗”享誉国内外,中医药产业人才辈出、品牌众多、基础坚实,被誉为“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整合利用。依托院校的科研、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基地,开展中医药健康相关知识与职业培训,提高康养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加大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支持力度,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服务。
创建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由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依托社区医疗资源,组建专业的团队,以互联网+养老为依托,构建精准社区医护养体系,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依托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老人电子健康档案,辖区社区医院为老人打通绿色救援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构建精准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延安:智慧养老服务
截止2017年底,延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28.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12.5%,宝塔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6.5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14.7%。参照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10%以上即为步入老龄社会的标准,从2012年开始,延安市进入老龄社会。全市137个城镇社区,建成38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仅占城镇社区总数的27%;全市农村1784个行政村,仅建成54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为33.46%,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养老需求。(数据来源:延安市政协)
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基础,切实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对养老事业的医疗支撑作用,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免费体检、心理咨询、康复护理、紧急呼叫等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做好医养结合,努力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吸纳志愿者和社会义工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出台政策法规,让社会资金参与进来,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培养一批拥有资金实力、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等运营企业,探索“企业+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模式,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打造“立足云端,服务社区”的养老服务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与呼叫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养老服务工作者、养老服务设施等资源的整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智慧养老,解决老年人社区需求。
榆林:农村幸福院建设
截止2018年底,累计资助建设农村幸福院1274所,其中建成953所,在建321所,拥有床位7532张,覆盖率达到43.6%。从投入看,2018年市本级财政首次为各项养老服务事业预算资金630万元,其中218万元用于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营(1:1配套市级民政福彩公益金)。从数量看,2013年启动互助幸福院建设以来,批建数量逐年增长,建成数年均增长70.7%。2018年批建423家,建成150家,新增床位1500张。从布点看,个别幸福院建在了人口分散又偏僻的村子,出入方便。(数据来源:榆林市政协)
农村幸福院
农村幸福院是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也能同时让农村非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农村幸福院不同于现有的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农村幸福院,每个功能室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平方米。每个农村幸福院在坚持互帮互助的原则上,配备1名专职服务人员及数名兼职服务人员,同时积极发动党团员、爱心人士、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日常服务。
汉中: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64个,总床位数达到27056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8张。(数据来源:汉中市政协)
在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方面,有选择地引入实力强、品牌优、服务好的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加快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重视老年人的个性需求,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老年服务产品,实现生活、文化、医疗、服务一体化,推行“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老年人给以特别关爱,弘扬团结友善和敬老爱老传统美德,让他们实现困难有人帮、相聚有场所、有病看得起、子女常看望、活得有尊严的心里期盼。
本期“座谈会”话题
你想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快留言参与吧!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