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代表通道”第2场:5位代表畅谈乡村振兴发展

2020-01-18 09:55:5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1月17日下午2时许,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本届人代会设立的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李田利、张帆、郭占武、王晓荣、张亚建5位省人大代表精彩亮相,分别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践行“两山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观等回应社会关注热点。...


  省两会第2场“代表通道”

(视频:各界导报 李昱彤 费磊)

  1月17日下午2时许,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本届人代会设立的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李田利、张帆、郭占武、王晓荣、张亚建5位省人大代表精彩亮相,分别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践行“两山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观等回应社会关注热点。

  李田利: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基层来参会的一名省人大代表,蓝田县董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田利在介绍董岭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说,2015年,蓝田县董岭村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架构,更是盘活了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为社会资本融入奠定了基础。

  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董岭村抓住环境治理的“牛鼻子”、群众参与的“命根子”及改革创新的“戏芯子”,探索出“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我们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李田利介绍,他们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建立核桃加工厂、发展民宿经济、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产业,乡村振兴成效得到初步彰显。

  目前,董岭村已初步实现“山上绿色果园、山下旅游休闲”的发展目标,集体资产超过四千万元,每年为村民进行分红。村子还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建立“产业为主+公司扶持+政策兜底”的帮扶模式,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张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是一个因矿业而富、旅游而兴、生态而美的资源型山区县。

  “近年来,全县把破解矿业一元独大、过度依赖地下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项重要使命,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省人大代表、凤县县委书记张帆说,凤县将以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全县将健全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注重源头预防,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对传统矿山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矿山,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做好“旅游+研学+康养”文章,强力推动旅游提质增效,持续扩大花椒、林麝、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养殖规模,打造一批休闲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增效增收。

  郭占武:产业多元化 助力乡村振兴

  袁家村近年来是关中地区依靠旅游发展最快的村子,原本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子,如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村民致富,做到“全国十佳小康村”?

  “我们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旅游主要是为了带动村子持续发展,解决村民共同致富。”省人大代表、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介绍说,袁家村给旅游先搭建平台,请能人进来经营,扶持优势项目,将优势项目产业化;通过股份合作,实现全民参与,相互持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通过合作社的模式,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实现了全民参与,共同致富的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发展产业上,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通过旅游吸引游客,用诚信做品牌,以食品安全为破题,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带动农副产品的加工,加工产量会倒推到一产的种养殖,再用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逆向产业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三产融合、产业多元化发展。

  郭占武表示,下一步,袁家村将整合全国优质农副产品,把袁家村的品牌推向全国,实现产业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

  王晓荣: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纺织业如何培养和留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赵梦桃纪念馆长王晓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企业要提高单品利润、扩大销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越来越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王晓荣说,要使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各类技术人才,明确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完善首席技师和师带徒制度,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

  此外,还要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与激励。打造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张亚建:实现绿色生态和健康土壤协同发展

  “要践行好绿色生态发展观,首先要抓住土壤问题,确保土壤健康。”省人大代表,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亚建说,健康土壤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做到绿色生态和健康土壤的协同发展?张亚建认为,要让土壤健康起来,需要激活或富集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组,要给土壤补充适量有机鳌合态微量元素。

  铜川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绿色生态和健康土壤之间的问题,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可复制、可推广的“铜川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两提两减两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这一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可实现生产转化高效、产值高效、生态高效”张亚建说,从废弃物到资源化利用,从土壤有机质提升到土壤生态迅速恢复,均可高效实现,速度是传统意义上50倍;优质农产品产量可提高15%以上,品质参数可提高30%以上,实现产值高效;可每亩土地减少使用化肥、农药30%以上,达到生态高效。

  各界导报记者 李荣 牛小宁/文 李荣/图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代表 乡村振兴 代表通道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