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老县城:文物走出“深闺”才能焕发生机

2019-04-19 08:55:5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老县城村在秦岭南麓,是一处深得老天宠爱的地方。大熊猫有时会溜进村里爬上树枝,张望这里的居民。现在的老县城,是一个小村落,但在一百多年前,老县城真真切切就是一个县城,周筑城墙,商旅林立,是古傥骆道上唯一的驿站。”著名作家叶广芩在长篇散文《老县城》中这样描绘周至县老县城村。...

  ■省政协“推进秦岭旅游景区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调研报道

  □记者 原登荣

  “老县城村在秦岭南麓,是一处深得老天宠爱的地方。大熊猫有时会溜进村里爬上树枝,张望这里的居民。现在的老县城,是一个小村落,但在一百多年前,老县城真真切切就是一个县城,周筑城墙,商旅林立,是古傥骆道上唯一的驿站。”著名作家叶广芩在长篇散文《老县城》中这样描绘周至县老县城村。

  4月17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刘玉明和部分政协委员,从西安出发驱车近6个小时,来到叶广芩笔下那个静谧的老县城村,专程调研隐藏在秦岭深处这个古村落的保护情况。

  老县城村又称为佛坪厅故城,清道光五年(1825年)始设佛坪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佛坪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迁至袁家庄(今佛坪县政府所在地),之后故城逐渐废弃。如今,这里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处生态良好的自然保护区。

  来到位于村内的佛坪厅故城文物管理所,委员们了解到,该管理所是周至县政府为保护佛坪厅故城遗址等专门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老县城村文物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展示着150余件石刻、造像和碑石等文物,其中白石雕三龙戏珠为全国罕见。

  走在老县城村主街道上,委员们发现,石块堆砌的路面已凹凸不平,排水道边的一些路段已经坍塌,沟渠内残存着些许污水,整个老县城村只有一座老建筑“荣聚站”被修复,古衙门、庙宇、监狱等建筑只能看到残存的基石。

  面对委员们的疑惑,老县城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才指着坑坑洼洼的路面说:“西安等地来的游客需要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这条路是我们2005年修的,现在看来确实影响村子发展,但没办法,文物部门不让动,一切都得保持原来的样子。此外,村里没有凉亭、座椅等设施供游客休息时使用。”

  听完情况介绍,省政协委员、陕西广播电视台电视剧工作室主任万盛华摇着头叹息,他认为:“不能教条、机械地保护文物,它们只有离开仓库、走出‘深闺’才能焕发生机,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希望相关部门能在遗址上复建古建筑,把石刻和碑石等文物从展厅内搬到以前它们所在的建筑旁,这样才能生动地讲好老县城故事,才能感染每一位游客。”

  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认为,村子内的道路属于基础设施,应当在尊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整修,并把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起来。

  街道两旁零散地分布着几家农家乐,“山里娃农家乐”老板孙有国是当地人,已在这里做了10年生意。他介绍说,原先除了吃饭,来老县城村旅游的游客一般都要住一晚,饭钱加上住宿费,每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

  说起去年,孙有国就高兴不起来了。原来由于108国道频繁塌方导致道路不畅,去年来老县城村旅游的客人门可罗雀,他和爱人只好选择在周边打零工,收入比之前大为减少。他说:“游客来村子必须穿过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每人需支付景区55元门票钱,来我们这的游客没少抱怨。”

  闻听此情,张阿利表示,希望能还路于民,取消来老县城村游客进入公园的门票。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文保问题,刘玉明认为,历史遗产、古村落保护不应该是“不能动”,而应有修复、恢复在其中,这样才能利用史实传承中华文化。他建议,文物、住建、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应协同对周至老县城进行统一规划,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应建立佛坪厅故城博物馆,利用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形式,讲述老县城村的前世今生。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周至老县城 文物 调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