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往的古老见证 中国博物馆珍藏的外来文物

2019-03-31 08:35:30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摘要]海外博物馆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您是否知道中国博物馆也藏有许多极具价值的外来文物?这些外来文物大多由来已久,是中外交流互鉴的古老见证,其中有的还堪称国宝。
...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油画《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波斯鎏金银瓶

  李静训墓出土的嵌宝石金项链

  海外博物馆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您是否知道中国博物馆也藏有许多极具价值的外来文物?这些外来文物大多由来已久,是中外交流互鉴的古老见证,其中有的还堪称国宝。

  先说一件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外来文物,那就是现藏于陕西宝鸡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

  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拘尸那揭城郊(今印度迦夏城郊)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8万余颗真身舍利。佛教徒视佛舍利为圣物,并在传教过程中将其带往世界各地。始建于东汉时期的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其在历史上声名赫赫,其保存有世间所见唯一一枚佛指骨舍利。

  由于佛指骨舍利长期深埋地宫,外界难知其详。1987年法门寺重建时,工程人员从倾倒的寺庙底下发现了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后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现4枚指骨舍利,其中3枚为“影骨”,另一枚为“灵骨”,也就是佛指骨舍利。

  这枚佛指骨舍利长40.03毫米,上宽12.11毫米,上腔径13.75毫米,下腔径16.5毫米,重16.2克,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上齐下折,三面俱平,一面稍高,同时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霉点附于其上,其特征与唐代文献记载基本一致。佛指骨舍利的重新发现破解了佛教史上的一些千古之谜,随后全世界的文物爱好者纷至沓来,争相目睹这一奇观。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历史上,罗马帝国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往来。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就曾遣使抵达洛阳,“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仅《魏书》中就记载东罗马帝国使团曾三次造访北魏。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就是东西方两大古都文化往来的见证。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1988年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银盘直径31厘米,原为鎏金,现大部分已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等小动物。中间一圈浮雕的古希腊奥林匹司十二神的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只动物。盘中央为高浮雕的酒神迪奥尼索斯,他倚靠着一头豹子,手执权杖。在圈足内底部有点状铭刻文字一行,或为大夏文,有待破解。

  在古代希腊宗教故事中,迪奥尼索斯是象征丰收与植物的自然神,亦以酒神著称。在公元前4世纪初的古希腊佩拉遗址曾出土过一个用马赛克拼成的迪奥尼索斯神像,为一名全裸的青年男子,他手持两端有松果状饰物的权杖,倚坐在一头花豹上,与银盘上的形象非常相似。

  东罗马帝国金币

  现藏于邯郸市博物馆

  古丝绸之路沿途曾有大量东罗马帝国金币出土,但此类文物在华北地区出土则较为罕见。东魏茹茹公主墓位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曾出土过大批文物,其中还包括两枚东罗马帝国金币。

  这两枚金币现藏于邯郸市博物馆,其中一枚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公元491年-518年)所铸,这枚金币直径1.6厘米,重2.7克。金币正面图案为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头戴羽毛装饰的皇冠、身着戎装甲胄和披风的正面胸像,胸像两侧有拉丁文铭文,金币的背面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神(带翼的胜利女神)站像。另一枚金币直径1.8厘米,重3.2克,为东罗马查士丁一世时期(公元518-527年)所铸。金币的正面图案为查士丁一世戴盔佩甲胸像,背面为女神安淑莎站像。

  这两枚金币的主人茹茹公主是何许人也?根据墓志铭记载,她是茹茹(即柔然)可汗阿那瓌的孙女,亦为东魏丞相高欢第九子高湛之妻。茹茹公主出身游牧民族,幼时被父母指腹为婚、嫁入中原,汉名闾氏。但不幸的是,茹茹公主未及正式成婚,便于13岁时去世了。

  茹茹公主墓的随葬品非常丰富,但正式发掘前已遭多次盗掘,墓中金币应该不止两枚。

  波斯鎏金银瓶

  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波斯萨珊王朝曾雄踞中亚400余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为频繁,据《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曾来中国数十次之多,还给北魏皇帝带来了许多礼品。1983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许多来自波斯的金银文物,其中还有一只精美的鎏金银瓶。

  这只鎏金银瓶原本是波斯萨珊王朝贵族享用的酒具,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瓶把手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鼻深目的头像;瓶腹中部有6个浮雕人物图像,系手工打制而成。经考证,这6个浮雕人物图像所展现的故事为古希腊神话传说“帕里斯的裁判”和“特洛伊战争”。

  波斯鎏金银瓶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为镇馆之宝。据史料记载,银瓶的持有者即墓主人李贤曾在北魏、西魏、北周三朝为官,其还在北周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去世后被朝廷追授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等;李贤的妻子吴辉生前曾被赐以皇族姓氏,去世后被追封为“长城郡君”。以李贤显赫的家世来看,这只鎏金银瓶很有可能是北周皇帝御赐之物。

  李静训墓出土嵌宝石金项链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我国现存的与中亚古国有关的文物里,最为光彩夺目的当属出土于隋代李静训墓的嵌宝石金项链。

  李静训墓位于西安城西,于1957年发掘,墓主人是隋朝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外孙女,其曾祖父是前面提到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李静训于隋大业四年夭折,时年9岁,其墓中出土了大量贵重精美的首饰,以及波斯风格的金银杯和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等,通过首饰大小推测,这些首饰可能是为其成年后准备的嫁妆。李静训所佩戴的嵌宝石金项链,周径43厘米,链身由28个嵌珍珠的金球组成,多股金丝编织的链子将其连接,下端是一组垂饰,镶嵌火蛋白石、青金石和珍珠。

  这条嵌宝石金项链融合了多个不同文明的工艺特征,这一点十分罕见。项链金球由12个小金环焊接,环上饰小焊珠,垂饰的每块饰板周边也饰有金焊珠,这些属于典型的古希腊工艺;金项链上端有扣钮,中央镶嵌凹雕大角鹿的青金石,左右各有一金钩连接链身,凹雕技法或来自古代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而凹雕大角鹿形象又多见于与古希腊同时代的巴基斯坦呾叉始罗文化。据推测,李静训墓出土的嵌宝石金项链可能来自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一带,其制作年代尚不清楚。

  琉球贡螺钿器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自隋代以来,太平洋上的琉球王国(位于今日本冲绳县)就与中国交往甚密。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诏谕琉球,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琉球中山王察度应诏首次派遣使臣赴明进贡,从此琉球王国成为中国的藩属。

  琉球王国向中国进贡的器物以当地特色的螺钿器为主,故宫博物院现藏有琉球王国进贡的螺钿器三百余件,多为长方大匣、圆盘、盖碗等。琉球贡螺钿漆器与中国的雕漆工艺颇为相近,其开片技术高超,螺钿片大而平,嵌饰的图案接缝相对较少,显得规整而不琐碎;螺钿片与地漆结合紧密,平滑如镜,嵌饰的图样轮廓清晰,色泽明艳,虽历经数百年,仍如新制。

  光绪五年,日本出兵侵略琉球王国,期间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等,企图销毁隐匿历史证据。琉球国军民誓死抵抗但最终还是灭亡。在二战冲绳岛战役中,琉球王宫首里城被美军炸毁,藏在中城御殿的王室器物和历代国王画像至今下落不明。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批琉球贡品对研究琉球古代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清宫西洋珍宝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处

  清宫旧藏外来文物数量惊人,据统计仅来自西洋(西方国家)的珍宝就达上万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处。

  清宫西洋珍宝种类包括座钟、怀表、唱机、八音盒、街头风琴、炮车模型、船舰模型、机械玩偶等,其中以机械钟表最为丰富,多达1500余件,来自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等国。西方国家钟表通过诸多渠道传入中国宫廷,其中部分属于“国礼”,比较著名的有英国铜镀金骑士牵马钟、铜镀金象驮四面表、铜镀金亭式规矩箱四面表,以及法国的汽船式风雨表等。

  清宫西洋文物中数量仅次于钟表的是各类生活用具,约有1300件左右。这些文物多来自晚清,文物价值不低,其中包括玩具、卷烟、咖啡具、灯具、电话、自行车、留声机、唱片、洋蜡、香料、化妆品等。

  清宫旧藏的西洋文物,其精美程度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外国宫廷藏品,所以其中流入市场的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藏家追捧。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后要说的这件您或许很熟悉,但不一定知道它收藏于中国。油画《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创作于1947年十月革命胜利30周年之际,是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的享誉世界的巨幅油画。该画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当天,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礼堂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时的情景。画中列宁站在台上,手中拿着《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向满礼堂的革命工人和士兵宣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幅油画被用于象征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被中国藏界称为“苏联的《开国大典》”,其复制品常悬挂于苏联国家机关和各类社会机构中。

  1957年,苏联政府将这幅油画作为国礼赠予毛主席,起初它被放置于中南海,后来又在故宫博物院存放了10个多月,最后于1959年11月入驻中国革命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由于《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与典型性,所以时至今日,许多国家的教科书插图中依然能见到这幅名作。

  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以上所介绍的外来文物只是冰山一角,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到各大博物馆发掘整理,定能大有收获。(宗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中外文化 外来文物 中国博物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