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以“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主题,邀请多位政协委员就相关主题回答记者提问。
陈雨露:去杠杆政策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记者会上表示,2016年以来我国去杠杆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过去几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了十多个百分点,但从2016年开始平均为5.8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增速下降,2018年宏观杠杆率不仅没有上升,还下降了。
陈雨露说,当前我国进行的是结构性去杠杆,希望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能够降下来。
陈雨露说,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有许多统一的一面,并不完全对立。他说,结构性去杠杆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需要财政政策保证,结构性去杠杆才能向前推进。“人民银行去年先后五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中长期资金,为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雨露认为,只要遵循好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去防范金融风险,处理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是可以做到的。“要保持我国宏观杠杆率长期稳定,需要金融和实体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她建议,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另一方面,坚定推进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债务出清、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出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秦博勇:扎实调研为脱贫攻坚建言资政
针对记者问及脱贫一线调研的感受,以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政协委员能够持续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秦博勇表示,去年5月自己参加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带队的调研,深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
秦博勇谈到,这次调研的具体地点是泸水市金满村,以前是一个“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来,当地的贫困群众已经从山顶的千脚楼搬到了山脚下崭新的住宅楼,当地政府给贫困群众提供了公益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既“挪了穷窝”,又“拔了穷根”,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于委员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秦博勇认为,全国政协已经建立起了议政性专题常委会、双周座谈会、网络议政等长效机制,让委员们能够在长效机制中持续地关注脱贫攻坚工作。“这些形式实现了委员们针对脱贫攻坚问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
秦博勇建议,舞台已经搭建起来,机制也建立了起来,作为政协委员,应该扎扎实实做好调研工作,积极建言资政,为脱贫攻坚工作出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委员智慧和力量。
李伟:“全方位立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记者提出的“2019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点在哪里?”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表示,今年要着力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防治的各项工作,着力打好“全方位立体战”。
何为“全方位的立体战”?李伟解释,如果形象地说就是要上天、要入地、要下河、要登山、要入海、要上岛。此外,大气污染的防治治理要着重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秋冬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要侧重水源地监控治理、黑臭水、饮用水治理;土壤方面,要扎实做好土壤环境的监控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底数,因地施策,分类施测。“还应加大‘垃圾围城’、农村环境、农药和化肥过度投放的治理力度。”
李伟建议,要着力营造政府严格执法环境,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责,良性共进的共治。政府要通过依法、透明、专业的问责监管,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并引导广大民众建设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践行绿色出行,动员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此外他认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行为,广泛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尽可能耐心细致地多做政策宣传,争取得到人民群众更广泛支持。
各界导报特派北京记者 原登荣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