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荣/文 王惠玲 李欣怡 记者 李荣 /图
电影《美人鱼》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们连一口干净的空气,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
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向往。蓝天、碧水、青山环绕更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蓝天、碧水和秦岭生态保护,建设宜居生态环境?长期关注治污降霾、黑臭水体、秦岭保护的省政协委员们,给出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陈怡平常委
呼唤更多“陕西蓝”
1月18日上午7时许,西安市民王敏随手抓起沙发上的棉衣裹在身上,就抱着发烧的2岁儿子赶往医院。因为当天限号,家里的车开不了,她只能选择乘坐出租车。20分钟后,吴敏在寒风中拦到一辆出租车。
“西安启动限行政策已经一年多了,可今年冬季还是遭遇雾霾侵袭,限行对雾霾治理能有多大作用?”看着车窗外灰蒙蒙的天,吴敏心里满是疑惑。
为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2017年11月20日,西安首次启动机动车常态化限行。
侯建忠委员
“汽车对雾霾的‘贡献’只有25%,尾气并不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侯建忠说,关中平原东西向属于口袋形喇叭状地形,只有刮西北风时污染物才能被消散、减弱和清除,其他风向则会导致污染物积累,再加上外地污染物的输入,使得污染物扩散条件“先天不足”。
“车辆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保军认为,雾霾产生涉及燃煤、秸秆焚烧、扬尘污染等诸多因素,它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关中地区冬季雾霾频繁侵袭,主要由于气候特征导致低气压干燥等造成。
“雾霾产生的因素很复杂,并不是靠限行就能解决的,主要还是因为排污量大,超出了自然承载力。”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环保话题的省政协委员,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认为,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应该控制好每一个污染因素,精准治理,从污染源着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
如何才能收获更多“陕西蓝”?侯建忠认为,关键要从能耗上考虑治理。要针对一些高能耗企业和重污染源的发电厂、煤化工厂、石油化工类工厂进行合理规划,因企施策,不断降低排放量。
“治霾的关键,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关键是消费理念问题。”张保军认为,所有产品都要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需要资源,而资源的产生和利用,都可能给环境带来影响,甚至成为雾霾的根源之一。
张保军建议,要加大治污降霾宣传力度,倡导科学合理消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带动全社会参与环境治理。
张保军委员
打好碧水保卫战
1月16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18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全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的轻度污染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省水环境总体向好,但在部分区域环保欠账太多,水污染防治问题不容忽视。”张保军认为,要想抓好水污染防治,首先要抓好人的管理,树立愿为、敢为、能为的科学思路,让管理者主动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愿为”“敢为”真正落到实处,科学有效推进执法工作。
去年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典型案例,通报了“西安市
河黑臭水体整治一盖了之、长安段截污管道建设敷衍应对”的严重问题。
“这充分暴露出执法者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排查过程中工作作风不扎实、方法不科学,甚至出现瞒报。”张保军建议,要对河道进行分段、分区不间断检测,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同时要加强考核机制,对于失信行为要记录在案,作为其考核、参评的依据。构建“山、水、林、田、路一体化”生态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使河道生态产业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涉及环境保护部门,排污口设置以及河道管理涉及水务部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住建部门,其他方面还分别涉及财政、规划、土地等多个主管部门,由于管理协调难度大,“九龙治水水不治”困局尚未被打破。
为此,西安专门成立了黑臭水体整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整治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12月28日,国家认定以及自查发现的21个黑臭水体截污工程均已完工,基本完成整治。下一步,西安将成立“治水办”统筹协调治水工作,专门解决黑臭水体整治问题。
另据了解,去年以来,我省不断强化黑臭水体、排污口、水源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专项整治;开展88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面完成22个市级水源地388个问题的整治任务;整治25个黑臭水体,完成率96.2%,超额完成国考任务。
陈利委员
让绿水青山永续
2018年,陕西持续加大对秦岭北麓违建整治力度,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委多次召开秦岭北麓专项整治工作组会议。截至2018年11月初,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共清查出1194栋违建别墅,依法拆除1185栋,没收9栋。
“秦岭,不仅是陕西的秦岭,更是中国的秦岭、世界的秦岭,必须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好它。”张保军在谈及秦岭生态保护时说,近年来,陕西在秦岭保护工作中,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秦岭生态出现了极大的破坏。
如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张保军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保护秦岭的行动氛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圈。要加强顶层设计,设计长远保护目标,把高校、研究院所统筹起来,构建秦岭研究中心或秦岭发展保护联盟,使秦岭保护工作持续推进。还可根据地理环境,对秦岭实施分区、分峪管理,构建秦岭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保护体系,充分保护秦岭已有的种质资源,在其发现、挖掘、利用方面,真正促进秦岭生态平衡。
1月10日,西安市政府印发的《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明确提出,西安将以保护秦岭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针对秦岭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积极实施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并增强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侯建忠认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首先要做好秦岭北麓拆违的后期修复工作,不断推进违建点复耕复绿,确保秦岭生态环境早日得到修复。
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陈怡平认为,违规建筑不能拆了就完,要加快各违建拆除点的造林绿化工作,对于复耕土地,可选择栽种一些土著苗木和草本植物,确保秦岭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
如今,秦岭北麓违建拆除后的土地复耕复绿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但有市民担心,后期种植的花卉苗木,如何确保成活率?
陈利建议,要建立常态化监测和执法机制,利用卫星遥感、雷达影像、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动态监测,加强资源与生态的常态化管理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做到每天动态监测,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