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故事 关注民生大事

2019-01-27 00:55:0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治理雾霾要从源头开始着手,发展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是解决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与削减燃煤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策。”省政协委员李宏安说。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马鹏程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建议》提案,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

  【提案故事】

  记者 张宝勤

李宏安:治霾要从能源消费结构入手

省政协委员李宏安。张宝勤 摄

  “治理雾霾要从源头开始着手,发展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是解决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与削减燃煤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策。”省政协委员李宏安向记者谈到自己治理雾霾的提案时这样说。

  2018年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李宏安就提了一份《关于治污减霾发展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的建议》的提案。今年全会期间,又提了《关于治污减霾保卫蓝天打造生态陕西的建议》的提案。两份提案实质大同小异,都是从源头上治理雾霾。问及缘由,李宏安直言不讳地说,希望他开的“药方”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李宏安在提案中开出“处方”: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发展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

  雾霾构成中,大约10%是自然排放,其他近90%来自人类活动。谈及雾霾的现状和成因,李宏安层层深入:“城市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工矿企业的污染排放、冬季取暖排放等等,都是构成雾霾的重要因素。”我省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费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不少地区的园区、城镇耗能高、污染大、绿色化程度低、综合成本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陕西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之一,防治大气污染责任重大、形势严峻、压力逼人。”记者注意到,李宏安的提案中还精心制作“地区单位GDP能耗比及增速”表格,从“单位GDP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或下降”“能耗消费总量增速”3个因素,对北京、广东、上海、福建、四川、陕西6地作了类比。

  说到这种治霾方法的优势,李宏安认为,这种办法可就近实现多种能源综合供应、实现集约化能源和土地集约、功能集约、设备集约、运营集约。

  李宏安呼吁省发改委、省质监局鼓励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开发利用。省质监局表示“将全力配合发改、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技术的研究和地方标准的立项、发布等工作。”省发改委也表示“将加快推进分布式多能互补关键重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分布式多能互补示范工程。

  他希望通过今年提案的办理,使他的“处方”得到有关部门更广泛的认同,从而为西安乃至陕西治霾尽到自己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马鹏程:织牢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安全网”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马鹏程。张宝勤 摄

  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组,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马鹏程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建议》提案,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引起你的注意关注呢?马鹏程用一句朴实无华话语道出了一个准确客观的道理:“农村居民即便没有收入,还有一块耕地,最少吃饭不用愁,而城市居民要是没了收入就寸步难行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可以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在维护居民的生活权益、遏制城市贫困规模扩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马鹏程调研发现,现实生活中,城市低保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影响了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阻碍着低保作用的更好发挥。

  比如,家庭经济状况核查难。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核查手段还是靠传统的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以及一些有限信息的手工比对。这些办法只能计算核查对象的显性收入和固定收入,难以准确掌握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在工作人员和核查对象都能认可的区间取一个“模糊收入”。

  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保障对象退出难,工作强度大,人员编制不配套、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也有实际操作层面的,都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正视和解决。

  马鹏程在提案中建议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网络,有力提高低保救助的精准度;加强就业扶持,提高低保对象自食其力的正能量效应;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要鼓励和引导低收入者主动就业、积极创业,变低保救助‘输血’为个人工作‘造血’。”马鹏程认为,织牢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需要严核查、退保、和经费“三大关”,只有这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更加规范化、有序化、有效化。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提案 故事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