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陕军:激活追赶超越“动力源”

2019-10-08 09:31:5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先后主持近20项国家级项目、攻克诸多基础理论难题……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带领的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后主持近20项国家级项目、攻克诸多基础理论难题……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带领的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像这样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正在越来越多地向三秦大地会聚。今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向我省首批4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这4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共集聚院士团队46个,引进省外院士33人。这些高层次人才已然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生力军”。

  打造最优生态

  形成人才会聚“洼地”

  作为陕西近年来引进的顶尖人才,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在谈起自己选择来陕工作的初衷时表示,这里除了拥有雄厚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外,他更看重这里的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陕西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对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专门制定“一人一策”的综合配套服务方案。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陕西没有财力优势,引才、留人不能盲目搞物质比拼,必须在搭建高端高质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上下功夫,积极为现有人才‘搭好台’、让人才‘唱好戏’。”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为此,我省建立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院士专家工作制度、专家决策咨询制度、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制度。

  为更好地让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全省服务资源,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对住、医、行等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办理、专员服务、部门联办、限时办结”,目前已为全省18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三秦优才卡”。

  同时,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推行,也打通了陕西人才“洼地”的活水源。2016年,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西安市跟进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西安光机所成为西安市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获得自行评定本单位工程类高级职称的资格,不仅鼓舞了科技人员的士气,也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永庆高兴地说。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改革不断破冰,在这已经形成的“洼地”上,一支门类众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陕军,正在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上努力作为。

  打造“人才引擎”

  提速创新驱动发展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曦率领的团队共同研发出高性能纳米流体吸能材料,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引进的专家李学龙带领团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分辨率相机……近年来,陕西科技发展犹如按下了“快进键”,一些项目在全国领军,一些领域逐步从世界科技的“跟跑者”跃升为“并跑者”“领跑者”。

  正是在坚实的人才和科技实力基础上,陕西被确定为全国第3个创新型试点省份,西安入围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全省科技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在稀有金属、超导材料、信息通信等领域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有力带动了产业优化升级。

  为了扭转科技成果多年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2016年,省科技厅出台《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立“人才池”“专利池”等九条“硬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时隔一年,《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条例明确规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给科研人员吃了“定心丸”,将进一步释放科教人才潜力。

  此外,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脱贫攻坚人才支持办法》,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选派约5400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等到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每年重点培养约1400名贫困地区急需紧缺人才,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博士、硕士到贫困地区县乡两级挂职服务。选派5625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服务,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释放“人才红利”

  垫高追赶超越基石

  面对全国各地人才争夺的汹涌之势,陕西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围绕“用”字做文章,念好“活”字诀,吸引海内外大量高层次人才来陕干事创业。

  省财政先后投入10多亿元用于资助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100余名。2016年以来,我省连续举办3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累计邀请海内外5000多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与1000多名来访学者达成来陕工作意向,达成了一批产业、科技项目合作意向,推动我省与一批海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人才团队建立合作机制。

  延长石油集团、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等一批省属国有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与海内外研发机构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据统计,省属国企累计柔性会聚了3000多名高端人才。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融入陕西发展的新“朋友圈”。

  同时,我省坚持平台引才育才留才,着力打造人尽其才的“高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投入使用,正不断集聚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支持建设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示范中心,吸引国外前100高校的博士生和优秀外籍博士进站。实施“1155”工程,建设10个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00个龙头骨干企业承载的新型研发平台,500家省级创新平台,500个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支持建立各类众创空间177家(国家级73家),实现理工类高校众创空间全覆盖。

  可以看到,陕西在引进人才方面交出的成绩单越来越亮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6.58,位居全国第9;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47%增长到2018年的58.3%;2018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亿元,同比增长21.97%,稳居全国前列。(记者 周明 通讯员 杜深华)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人才 创新 科技 成果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