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实现由“乡”到“城”的嬗变

2019-09-18 09:02:2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20多年来,杨凌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今天的杨凌已经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9月17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共同举行的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介绍了杨凌示范区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赵婧

  “20多年来,杨凌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今天的杨凌已经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9月17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共同举行的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介绍了杨凌示范区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2018年,杨凌实现生产总值150.46亿元,是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的39倍;财政总收入23.25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16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9倍。

  加大科技力度创建农业领域的“国家队”

  杨凌是著名的“农科城”,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7000名农业科教人才,形成了农林水领域五大学科群。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万名以上,其中有19人成长为两院院士。

  在农作物育种,特别是小麦育种方面,杨凌示范区实力雄厚,培育了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植物新品种;在我国旱区生态环境修复和节水技术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牛羊良种高效克隆繁育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在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设施农业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77个,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余件,“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818.58亿元。

  积极探索创新发挥示范区重要先导作用

  20多年来,杨凌示范区探索建立、拓宽、形成了区校融合的新机制、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国际农业合作的新局面。

  1999年,国务院将杨凌地域内分属国家部委和陕西省的10家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实质性整合,组建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组建土地银行、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用地保障。

  杨凌示范区还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规划建设了中哈、中美、中俄等8个国际合作园区,“丝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已发展到76个高校。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乡”到“城”的嬗变

  改革开放初期,杨凌是一个仅有8.4万城乡人口的小镇,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过20多年的砥砺奋斗,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全域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和杨凌示范区成立时相比,如今城市建成区扩大了近10倍,形成了“六横五纵”城市路网,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公交;引进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实现城区全面供暖,完成了石头河引水工程和新水厂建设;农村幸福院实现村村全覆盖,涉及城乡居民的31项政策全部实现一体化;引进陕西师范大学附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示范区医院晋级三甲医院,与西安八大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杨凌国际马拉松及网球、自行车、汽车越野等群众性赛事蓬勃发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实效,三河两渠水生态景观改造完成,形成了渭河杨凌段5000亩生态水面。

  2018年杨凌城市绿化覆盖率3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最低,“农科水韵生态杨凌”的现代田园城市景象初步形成。

  李婧表示,未来杨凌也将同时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以产业兴旺和农业农村改革为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坚持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引进和扶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杨凌 农科新城 科技创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