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充满魅力的幸福之城

2019-09-11 09:43:26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

  本报记者 康传义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历史名城”。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形成了西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基因。

  西安是一座希望之城。这里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让西安焕发出无穷活力,红遍网络。

  西安是一座活力之城。这里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更是投资兴业的沃土。“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便捷、更加舒心的服务。

  西安是一座开放之城。开放是西安这座城市的内在品质。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手持旌节,从长安出发,开启了“凿空之旅”。今天,“一带一路”建设让这里再次汇聚全球目光,站在了开放的最前沿。

  西安是一座山水之城。这里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让西安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幸福。

  机遇叠加活力倍增开放引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从兴庆宫眺望秦岭山脉,美景如画。 窦翊明摄

b3cf19b9632eb8f779291113f9891a51.jpeg

  永宁门仿唐迎宾礼。王健摄

0858ca54edcae35639971b15e8a3d644.jpeg

  城市运动公园。 王健摄

475915d740936a281b6fbeac771f710c.jpeg

  今日的电视塔。张宇明摄

cba6f77af2ff139a00b8bd8a3dff591c.jpeg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批动车组女司机学员在西安北站观摩学习。 翟小雪摄

2e4e33a631c91a2e4002d65d40579048.jpeg

  西安最美樱花道。王健摄

4a5312f7ed12ff4255479ada917a996f.jpeg

  今天的大雁塔景区。张宇明摄

  本报记者 康传义

  “这70年,西安城市建设变化实在太大了,作为老西安人,我切身感受到了西安发展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西安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我们的生活甜如蜜。”西安市市民陈旭说。

  7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70年,古城西安旧貌换新颜。与1949年相比,2018年西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8倍,人均GDP增长1024倍,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5512倍……一个个数据、一组组对比,见证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百业俱兴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的西安,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破解民生难题,致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新时代西安追赶超越新篇章。

  希望之城 国家使命下的责任担当

  1000多年建都史、3000多年连续不断的建城史……西安的一砖一瓦,似乎都在向世人讲述着自己的古老与沧桑。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的今天,“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西安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西安是我国继北京、上海之后,第3个从国家层面确定的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西安还承担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20余项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在诸多领域具有先行先试优势。

  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西安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2018年,西安时隔38年, GDP重回全国城市20强,达到8349.86亿元。

  今天的西安,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动力,以高新、经开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的良好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称号。

  精心策划实施“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旅游季活动,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让古老的西安焕发出无穷的活力,红遍网络。2018年,西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54.8亿元,分别增长36.7%和56.4%,位列中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第1位。

  活力之城 转型升级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作曾经来过。”一首《西安人的歌》传遍西安大街小巷,唱出了西安人对这座城市无限的热爱。

  2018年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37万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背后,是西安解放70年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更是西安从产业、环境、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创造宜居宜业的土壤,持续增强“西引力”的鲜明写照。

  人才的加速流动,不断释放出市场新活力。2019年上半年,西安市场主体累计在册19.376万户,同比增长62.24%。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数及同比增长率排名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

  以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为目标,西安市积极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西安大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通过搭建“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全程网办”,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便捷、更加舒心的政务服务。

  随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今日的西安已经成为企业家投资创业的沃土,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先后吸引吉利、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在西安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215家,累计引进中国500强企业293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20家。

  开放之城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开放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2000多年前,汉代使节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启了“凿空之旅”。今天,“一带一路”建设让西安再次汇聚全球目光,站在了开放的最前沿。西安已与29个国家的3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36个国家的67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

  2013年11月28日,首列从西安港发出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让昔日的丝路驼队成为今日的“钢铁驼队”。经过5年多的努力,中欧班列长安号构建起了多式联运、路港结合、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通了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2019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846列,是去年同期的1.55倍,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均居全国第1位。

  在“钢铁驼队”向西进发的同时,“空中驼队”也越飞越远。作为国家八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和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西安现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346条(其中国际航线70条),并获批“第五航权”。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4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万吨。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西安实际利用外资6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并荣登联合国“2018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榜单。在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西安积极鼓励支持本地优势企业“走出去”。陕汽、陕鼓、爱菊集团、西安建工等一批骨干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大开放造就大格局,大格局成就大发展。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聚融合,正在推动西安产业蝶变升级,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济更强百姓更富生态更优

27dfc60fd29090d421947bedf600bea7.jpeg

7d0828b169a4cbced68ad2c2af3cf677.jpeg

  西安地铁三号线列车通过灞河。 张宇明摄

13dea8e1aadc21519a11dcdea95493f4.jpeg

  中欧班列长安号。袁景智摄

211cfb9bde724f758e0e4279af5b3084.jpeg

  高新区创业咖啡街区。窦翊明摄

19345c1734fa4bdd234125723f4beacb.jpeg

f81e7d11f76118771463935c5192ef15.jpeg

d214f1f768dd6df71d527ce5ce803777.jpeg

76e017ca8e93230df507e8c14f8dedcb.jpeg

  本报记者 赵杨博

  西安,岁月赋予这片土地绝无仅有的底蕴和襟怀,自信引领它奏响独一无二的奋进凯歌。西安7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条经济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追梦之路,是一条人民生活从追求温饱到丰衣足食并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之路,是一条从封闭落后到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革新之路。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掷地有声: 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858倍,全市工业增加值1874.36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551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57年的175倍和171倍。

  不忘来时路,续写新辉煌,西安正在以新姿态迈上新征程。

  创新筑梦文化铸魂党建筑基

5fe61d482e0cd8076bcaf4dd1f58c415.jpeg

  蓝海风·漫巷以长达二百四十米书墙,一跃成为西安北郊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 赵晨摄

83e5dc0a838fcdf400fd6a2f9a99e3fd.jpeg

  无人机现场配送葡萄。 窦翊明摄

7ff7fb5b23d123dab3e05f88bb42bcbf.jpeg

  “三个经济”蓬勃发展。图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张宇明摄

  本报记者 刘瞾琼 赵杨博

  波澜壮阔七十载,砥砺奋进著华章。迈入新时代,奋力追赶超越是西安最响亮的旋律,践行“五个扎实”成为西安最鲜明的主题。西安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抢抓机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经济社会跨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今天的西安,乡村振兴歌声嘹亮,文化自信乐章特色凸显,百姓幸福生活根基牢固,从严治党谱写出新的篇章。

  两企业同登科创板:

  “科创板”上市十条扶持政策发布

  2019年上半年,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西安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西安成为唯一拥有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中西部城市。目前,西安已初步筛选出220家“科创板”备选企业,并为每家企业配置专班,协助其开展上市工作。

  “感谢西安经开区这片沃土,让我们成功实现了‘一院一所模式’。我们深感使命光荣,更深感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责任重大。”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西部超导董事长张平祥说,“西部超导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填补了我国超导材料产业空白,解决了我国在超导技术和航空材料方面的‘卡脖子’问题。”

  为持续打造资本市场“西安板块”,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8月29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上市扶持政策》(以下简称《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含七条支持措施和三条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对西安市辖区以内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370万元奖励;对在西安市辖区以外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将注册地、纳税地迁入西安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260万元奖励;对在“科创板”已上市实现再融资的公司,在扣除发行费用和实际控制人及公司人员认购部分的基础上,按再融资额的0.2%进行奖励,最高限额不超过130万元等。

  《扶持政策》是西安市大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明写照。目前,西安已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动力,以高新、经开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的发展格局。2018年西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83.36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9.8%;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4%。

  农民节:

  农民自己的节日盛宴

  “没想到我们也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成了今天的主角。”3月8日,在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开幕式上,西安市“十佳最美农民”宁蒋娟兴奋地说。

  和宁蒋娟一样,当天来自西安“三农”领域十个系列的“十佳”先进典型走上红毯精彩亮相。

  大西安农民节是属于西安农民自己的节日,日期特意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2018年,首届大西安农民节举办。农民节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西安农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在全社会营造了敬农、爱农、助农,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

  大西安农民节的举办是西安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西安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安统筹推进“五个美丽”建设,打造乡村振兴“西安样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现在是农民的好日子。”西安市长安区南堡寨村村民刘民柱说,“年轻的时候,我们村里收小麦还要雇‘麦客’人工收割。没想到现如今,不仅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经普及到农村,播撒无人机、遥感喷雾机这样先进的农业机具都很常见。”

  在西安,依托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蔚然成风,农业产业化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农民增收有了新方式。“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社会资本+群众’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增加村民收入,合作社‘花园农场’草花种植基地在2018年为群众分红13万元。” 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仁村党支部书记肖鹏说。

  截至2018年年底,西安市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9.22%降至0.28% ,全市291个贫困村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周至县顺利摘帽。

  西安不断加快农村电商发展,2018年,西安新建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5个,总数累计达到7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39个,总数累计达到738个。

  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成为西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个重要抓手。2018年,西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重点打造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6.70亿元。

  西安的农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西安画卷”正徐徐展开。

  书博会:

  让浓浓书香在古城弥漫

  40余万读者畅游书的海洋,500多场主题活动精彩纷呈,馆配和民营定货总收入20650万元,出版项目签约金额60亿元……这个夏天,一场书香之约,结出累累硕果。

  7月27日至30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陕西举办,主会场正是在古都西安,悠悠书香弥漫古城,西安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书博会期间还举办了包括迎宾诵读活动、读者大会、十大读书人物颁奖、出版IP与影视对话高峰论坛等500多场文化活动。为了推动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西安主会场专设了丝绸之路展区,策划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行、丝路国际书店论坛等活动,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以图书为媒,在古丝绸之路起点发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强音。

  “在西安,我找到了‘诗和远方’。书博会让我更加体会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我更加了解陕西的文化。”四川游客李琳说。

  从“书店之城”到“书香之都”,蓝海风·漫港、曲江书城、钟书阁西安店等一批高品质、高颜值、多业态的新概念书店在西安相继落成,成为西安人阅读、购书、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随着《西安市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的出台,西安市正在通过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和全民阅读品牌的打造,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化、常态化发展。2018年以来,西安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实体书店数量从2017年年底的827家增加到2018年年底的1927家,书店总量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5位。同时,西安还获得“2018中国书店之都”称号。

  文化精品在彰显西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重要品牌。《三滴血》《柳青》《麻醉师》等精彩剧目,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实现了令人惊喜的创新,通过讲好“陕西故事”,让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散发出更大的活力,也让西安步入了一个文艺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近年来,西安市各项文化事业高速发展,西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加快补齐文化产业短板,政策措施的红利逐渐释放,在大项目招商和推动项目落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生态公园:

  把城市“种”在自然里

  8月30日一大早,王秀清老人与老伴儿用童车推着小孙子在丰庆公园散步。“公园围墙拆除后,走在大街上便可一览园内景象。沿街座凳等便民设施多了,入园道路也增加了,来公园比以前更方便了。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晨练。”王秀清老人说。

  2018年年底,西安市初步确定了全市拆除围墙和免费开放的公园名单,需拆除围墙的公园共16个,丰庆公园就在其中。

  拆除围墙后的丰庆公园,白天芳草茵茵,钢竹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夜晚灯光斑斓,湖中心的喷泉传来“哗哗”流水声,一片温馨。为了让市民安心游园,公园还完善了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加了监控设施,并派30多名保安全天候巡逻,特别加强夜间巡逻。

  社会学家石英表示,敢于拆墙透绿,是一个城市开放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标志,表明城市的绿化水平和市民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城市发展趋势看,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耳畔是小孙子咿呀学语的声音,眼前是如诗如画的景致,王秀清老人嘴角不禁溢出笑意,“听说西安城市生态公园10月1日就开园,我们城南市民又多了一块休闲的好去处哩!处处都有绿意,咱西安人就生活在大花园里。”

  西安城市生态公园是西安绕城南线最大的生态公园。公园一期一标段将于今年10月1日初步开园,后续几期将在2020年陆续建成开园。届时,西安北有城市运动公园,东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有汉城湖遗址公园,南有城市生态公园,把城市“种”在自然里的大公园格局将跃然这座山水之城。

  王秀清老人与众多西安市民,正徜徉在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的诗意里,享受着公共生态空间与城市建筑无缝融合的城市居住美学。这背后,是西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的有力行动。2018年,全市建成绿地广场62个,城区新增绿地面积647万平方米,完成造林面积3.56万亩;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森林覆盖率达到48.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5平方米。

  丹阳联村党委:

  全省首个村级联合党委

  周至县竹峪镇村民赵密让压根儿没有想到,现在家里装修了,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而仅仅在1年多前,既要照顾患三级精神残疾的妻子,还要供女儿上学的双重压力,让这个汉子一度垂头丧气。“我家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联村党委和帮扶干部!”8月31日,赵密让高兴地告诉记者。

  赵密让口中的联村党委,指的是2017年9月在周至县竹峪镇组建的我省首个联村党委——丹阳联村党委。自成立以来,该联村党委带领包括鸭沟岭村在内的7个省定贫困村,在扶贫项目、土地流转、资源利用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落实,由原来“各吹各的号”,变成拧成“一股绳”,下活“一盘棋”,实现了共同富裕。

  根据各村村子小、劳力少、产业弱的实际情况,丹阳联村党委开出药方,即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统领产业发展,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取长补短、做大做强的原则,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构建联村、联产、联建、联情、联心“五联”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格局。

  丹阳联村党委书记王乃祝说:“丹阳联村党委注册了‘龙阳沟’商标,涉及山泉水、农产品、苗木花卉、观光旅游等产业,成立了苗木合作社,采用‘联村党委+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培训更多农民掌握技能,还成立了社区工厂,促进就业。”

  围绕“脱贫”和“致富”两件大事,丹阳联村党委走出了一条“含绿量”与“含金量”兼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8年,丹阳联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500万元,7个村子全部退出贫困。丹阳联村党委的经验迅速在全市推广。

  西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广联村党委模式,就是要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使党建工作更加具体,整合配置好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党组织就必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目前,西安共建立48个联村党委,覆盖206个村,其中贫困村52个,带动1万多名农民致富增收。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再铸辉煌

  南门—钟楼—北门城市中轴线美景如画。窦翊明摄

97533bfee67b59de9ab7d0f9c866c0d4.jpeg

  2012年6月7日,西安向阳公司制造的神舟九号飞船逃逸塔与飞船对接。王健摄

31394d79ce6c735172d8aecbb8480fe8.jpeg

  西安交大南门。 王健摄

361d327a8d715ae9319da43004a73c7f.jpeg

  华灯初上。 窦翊明摄

3a35a1549de991a0dd08e6d13765bad2.jpeg

  话剧《柳青》剧照。尚洪涛摄

406de82d4751dbf19e99ac1a7ff9dd34.jpeg

  秦岭北麓最美乡村——杨庄。刘珂摄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风雨七十载, 奋斗铸辉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安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安经济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百业俱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这70年,西安城市从破旧老化、封闭落后,逐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了历史性蜕变;社会秩序从矛盾丛生、无序动荡,发展到民心思进、和谐稳定,实现了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从物资匮乏、追求温饱,发展到丰衣足食并即将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革中抢抓机遇,千年古都在新时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数据见证发展,事实说明变化:2018年,西安全市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858倍;人均GDP85114元,比1949年增长了10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8.72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3085倍;地方财政收入684.7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4465倍……

  新定位带来新机遇,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交汇期、黄金机遇期、任务叠加期。西安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树牢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逐梦前行,奋力谱写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西安 魅力城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