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用丝绸剪纸献礼祖国华诞

2019-09-02 08:51:3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8月29日,在西安市莲湖区行知书院,剪纸非遗传承人刘惠霞正在为学员们教授剪纸。刘惠霞出生于1949年10月,与共和国同龄。她说,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始终心怀感恩。...

 
 刘惠霞教授剪纸技艺

  □魏丹丹 文/图

  8月29日,在西安市莲湖区行知书院,剪纸非遗传承人刘惠霞正在为学员们教授剪纸。刘惠霞出生于1949年10月,与共和国同龄。她说,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始终心怀感恩。

  最近,刘惠霞耗时四年精心设计的一组剪纸作品《五十六个民族》装裱完成,她希望作品能在国庆之前展出,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

  精心创作丝绸剪艺为祖国庆生

  走进刘惠霞的剪纸艺术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剪纸作品《五十六个民族》,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等56幅民族图案剪纸作品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送给新中国70华诞的礼物,她视若珍宝。

  “《五十六个民族》剪纸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幅作品都是由用丝绸绘剪而成。”纸张创作的剪纸容易褪色,不易长久保存,刘惠霞就考虑用丝绸来剪,这组作品从2015年开始着手,光挑选民族图样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为了使五十六个民族的图样更鲜明、更有特色,刘惠霞专门买了一套1999年发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首日封纪念册》,根据纪念册上每个民族的特色选择样图。

  “丝绸不像纸张那么平整,要先把每一张丝绸熨平才能开始剪。剪完之后要小心保存,不能有褶皱。”刘惠霞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光剪刀就用钝了7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幅剪纸作品,每一幅长、宽都是56厘米。画面上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人物载歌载舞,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每一幅图案都形象生动,连人物饰品也显得灵动而富有质感。“我希望作品能在国庆之前展出,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刘惠霞说。

  耳濡目染从小爱上剪纸

  “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刘惠霞祖籍白鹿原,她的母亲是村子里有名的巧手,剪纸、纳鞋、绣样等样样在行。刘惠霞从小就跟着母亲学,照着剪一些鸟、猫、狗等小动物形象,慢慢就熟练起来了。学校手工课上,她的作品总能得第一,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

  刘惠霞19岁参加工作,在农村供销社当过营业员、出纳、会计等。虽然一直在基层工作,但她从未停止过对剪纸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一有时间就拿起小剪刀练习剪纸,经常与村里的巧手切磋技艺。

  后来刘惠霞到西安市五金机电公司工会工作,逢单位职工家婚丧嫁娶,她就义务为大家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在刘惠霞手上就像变魔术一般,折折剪剪,转眼间精美的作品就跃然而现。她还别出心裁创作了《孔雀开屏》《柳河湾的新娘》《伉俪情深》等一系列的婚庆剪纸作品,单是“喜”字她就能剪出上百种不同的样式。

  传承弘扬让非遗文化发光发热

  退休后,刘惠霞受邀加盟莲湖区残联剪纸工作室,专门为残疾人教授剪纸技艺,帮他们重拾生活信心。每周一到周五,刘惠霞全天授课。“很忙但很充实。”她笑着说。

  2012年,刘惠霞被授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称号,她倍感荣幸,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在为残疾人授课过程中,她发现和培养剪纸传承人,窦淑花就是她带出来的优秀学员之一。“我年轻时就对手工感兴趣,跟刘老师学习剪纸后,更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要多加练习才行。”现在,窦淑花也成为莲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之一。

  今年8月,刘惠霞和徒弟窦淑花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一组垃圾分类剪纸作品。这组剪纸作品长1.2米、宽90厘米,作品分为“建设绿色大西安”“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变废为宝,美化家园”“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四部分,她们希望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助推垃圾分类。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丝绸 剪纸 华诞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