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奶农富了——来自富平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2019-08-28 08:49:3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中国柿乡”“中国羊乳之都”是富平县响当当的名片。...

86360ced6876e9f17ef75a8fdcfc543c.jpeg

  发展中的新富平。

  记者 喜顺

  “每公斤36元,我家的柿饼从来没卖过这么好的价钱。”8月19日,富平县庄里试验区王庄村贫困群众白雪建乐呵呵地说。“一只羊就是一棵‘摇钱树’,一圈羊就是一个‘小银行’。”同样高兴的还有富平县城关街道贫困群众董宝凤。

  “中国柿乡”“中国羊乳之都”是富平县响当当的名片,尤其是去年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播出后,富平柿饼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富平县依托柿子、奶山羊这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实施项目带动、示范引领、政策鼓励、企业托管等举措,扶持贫困群众种植柿子树、养殖奶山羊,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富平县对奶山羊养殖规模在100只的专业大户、200只的家庭农场、500只的规模养殖场、1000只的规模养殖场、3000只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园区,一次性分别扶持5万元、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同时对养殖奶山羊的贫困户,每只羊补助400元。为发挥柿子这一优势产业的扶贫造血功能,富平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入股”方式,组建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千亩柿子种植加工基地,统一管理、分片负责、责任到户。贫困群众种植柿子树每亩奖补400元,柿子园还能入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柿子园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合作社注册了“大福”“柿子红了”等品牌商标,统一收购,统一检测,统一包装,为商品走向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白雪建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家里的柿饼就不愁卖。今年,他又新种植了4亩柿子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富平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致富产业、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有1人稳定就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有了保障,“造血”功能得到提升。

  在引导支持永辉现代农业公司、洋阳柿子专业合作社等现有柿子加工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富平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柿子加工业,并通过现有企业(合作社)联合与外来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打造柿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做精做细做强柿饼、柿子醋、保健饮料开发的同时,加大柿子白兰地、柿子果糕和柿子皮色素、柿叶提取物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开拓中高端市场,使柿子产业逐步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加工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富平县骐进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核心,富平县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吸纳270户贫困户加入大福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尖柿园2642亩。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帮扶、农资帮扶、电商帮扶、务工帮扶和分红帮扶等6大措施,富平县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之路。

0bff1545c80ad2a348c51e5a5b866ecc.jpeg

  工人们在无菌挤奶车间工作。 本版照片均为记者 喜顺摄

  富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构建了奶山羊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了产业扶贫110服务平台,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养殖圈舍,定期开展养殖技能培训,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至0.6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鲜奶,让贫困群众获益。

  “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养不了羊,把4只羊托管到园区,3年分红1万多元,现在管孙子也有劲了。”富平县城关街道贫困群众董宝凤说。2017年以来,城关街道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路子,联合红星美羚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提出了“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托管模式,将64户贫困群众的181只奶山羊托管给园区,养殖成本及防病疫苗等均由园区承担,园区每年为托管贫困群众分红。

  目前,富平县年产鲜柿子20万吨,年产值3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柿子生产基地县;建成羊乳品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羊奶粉能力超过8万吨,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亿元。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对4767户贫困群众实现了全覆盖。

  朱银娟的微信脱贫路

d0fd4a96ced70dcdb1ed2685196468ab.jpeg

  朱银娟经常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收购当地土特产。

  记者 喜顺

  做微商的朱银娟是富平县的一名贫困群众。最近,她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大妈,你家核桃还有没有?”

  8月21日,朱银娟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刚从大山深处为网友们寻找山核桃和土鸡蛋回来。她说,这道山沟里住着几户人家、那座山里面有什么山货,她都一清二楚。

  朱银娟的家在富平县曹村镇大王村,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她和丈夫撑着。一年土里“刨”出的几个钱全贴在了患冠心病的婆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身上,正在读书的大女儿和上托儿所的小女儿只要用钱,她和丈夫就犯难了。她的丈夫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单一的收入来源使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2017年,富平县教育局精准帮扶他们家,送来了100只小鸡仔和600公斤饲料,并对他们进行养殖培训。随着土鸡蛋越来越多,销路成了朱银娟的心病。由于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她只能将土鸡蛋卖给周边的村民,久而久之,养鸡的村民多了,大家都开始犯难,解决销售问题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

  2017年5月的一天,朱银娟的一位江苏好友在微信里看到了她发的“真可惜,村里的山核桃没人要……”的信息后,鼓励她在朋友圈里做微商。初试微商,朱银娟发现销量不错,尝到甜头的她渐渐地通过微信、抖音销售起了山核桃。时隔一个月,她无意间听村民说许多贫困群众家的土鸡蛋滞销,于是她又在微信朋友圈里帮村民销售起了土鸡蛋。如今,她通过微信、抖音不断销售着当地的山核桃、土鸡蛋和其他土特产。由于土鸡蛋的品质好,加上她个人信誉度也高,当地山货开始变得供不应求。朱银娟告诉记者,她不但把自家的山货销售一空,还帮助周边村民销售完了原本滞销的核桃。“前年,我光核桃就卖出了2500公斤,挣了2万元……”朱银娟高兴地说出了当年的“秘密”。

  朱银娟还搭上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顺风车,在曹村镇柿乡名苑分得了一套房子。“记得住进新房的那天,公公、婆婆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他们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搬出大山。”朱银娟说。

  如今,朱银娟的手机里有20多个微信群,一说卖个啥,大王村9个组的群众都来找她。“去年,我通过微信、抖音卖出了35公斤花椒、1000枚鸡蛋、3500多公斤核桃、500多公斤苹果、1000多公斤柿饼、300多公斤散装酒……”朱银娟自豪地说。

  岁岁年年柿柿红。经过多年发展,柿子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富平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扎根大山情暖山村

  ——记富平县曹村镇三合村第一书记董红军

  记者 喜顺

  “董书记,娃考了530分,已经被录取了!”富平县曹村镇三合村北坡组贫困群众任军明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村第一书记董红军。

  “我在铜川市耀州区找了个跟车的活儿,一个月3900元,管吃管住。”任军明家不管有啥大小事,他都会第一时间给董红军报告。

  董红军是富平县卫生健康局2017年5月选派到三合村任第一书记的。提起董红军,三合村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子几乎都认识他。

  任军明的妻子10多年前因病去世,剩下他和女儿相依为命,早些年他还做过脑部手术,落下了右手手指麻木的毛病。任军明家的日子过得很苦,曾经的家简直就是没法看、没法住,他被周围群众称作“懒汉”。董红军多次去他家后,任军明的家“悄悄”发生变化了。

  董红军第一次去任军明家时,被破旧不堪的住房所“震撼”:狭窄的小院没有门,年久失修的土院墙只有半人高,院子靠西有一间10平方米的土坯房,靠东的一孔土窑洞已经坍塌,后面的一孔窑洞也年久失修。房间的地面凹凸不平,灶台上杂乱地放着锅碗瓢盆,土炕上只有两床旧被褥,窗户破烂不堪,上面一层又一层地糊着报纸,两扇门即使合上缝隙也很大……眼前的景象让董红军如芒在背,他大声说:“这地方咋能住?要赶紧搬!”

  考虑到任军明家的实际情况,董红军给他出主意:“不行你先找个本家人借住一下人家空闲的房子,我和村干部尽快把你家的住房问题落实好。以后再遇到阴雨天,我心里也踏实些。”

  “感觉像做梦一样,仅用一个多月时间,我和娃就搬进了新房。”任军明高兴地说,董红军离开他家后,村干部很快就帮他拆了旧房、建了新房。

  帮助任军明家打水窖、种花椒、申请补贴、办理低保……这些都在董红军的帮扶计划之中。在董红军的牵线搭桥下,留古镇爱心人士米军刚每年资助任军明的孩子生活费6000元,同时承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愿意资助孩子到大学毕业。吃下这颗“定心丸”,任军明重拾生活信心,干什么都积极了,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群众眼里的“懒汉”变得勤快了。

  “没有董书记,我和娃都不知道咋过,我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把他当自己人,大小事都给他说,让他放心。”任军明说。

  看病难是三合村群众的心病。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十分普遍。董红军下定决心,不管跑多少路、流多少汗,也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多次协调,2018年给村上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添置了医疗设备,并多次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义诊活动,落实医疗救治38人次。在曹村镇开通首家村级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渠道,切实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董红军用心帮扶着56户贫困群众,他说贫困群众的实际行动也在感动着自己。9组群众卢晓梅腿部残疾,和丈夫守着4亩花椒地过日子,大儿子在铜川市一家修车店当学徒工收入也不高,小儿子今年考上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家里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董红军联系富平县朱老二骨科医院资助了卢晓梅的小儿子2000元学费,又帮助卢晓梅的大儿子联系到富平县一家汽修厂就业。“多亏了董书记,我也不知道咋样感谢他,我们这山路不好走,费鞋费脚,我就做了两双鞋垫送给他,也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卢晓梅说。

  “回忆起这几年扶贫的点点滴滴,村里角角落落都留下我战斗过的足迹。村民的热情问候,孩子们的亲切称呼,都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穿着贫困群众送的鞋垫,我的扶贫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董红军说。

  县区名片

  基本县情

  富平县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道)268个行政村。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1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9%。

  人文历史

  富平县人杰地灵,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故址、康庄战斗烈士陵园等。

  生态环境

  富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物产丰富,境内有季节性河流4条(石川河、温泉河、赵氏河、顺阳河),水库10座,年降水量约为443.1毫米,素有“九峪肥田”之称。生态环境舒适宜居,石川河生态公园、温泉河湿地公园湖光潋滟,桥山山脉植被繁茂,金粟山森林公园风光旖旎。

  主导产业

  柿子、奶山羊是富平产业的两张名片,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全县栽植柿子树32万亩、奶山羊存栏65万只。富平县的羊乳品、庄里合儿饼、流曲琼锅糖等畅销海内外。

  脱贫人口

  富平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82个,2014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04户39637人。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剩余贫困人口1717户3242人,贫困村1个,贫困发生率0.54%。2019年5月,富平县顺利摘帽。

  记者手记

  “志智双扶”促脱贫

  喜顺

  采访大王村贫困群众朱银娟、三合村第一书记董红军时,他们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怎样做大做强当地产业,让乡亲们能尽早富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群众在脱贫中的“志”和“智”。富平县把“志智双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以乡村振兴为载体,以产业脱贫为支撑,充分体现“扶志”“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但个别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后,不愿摘掉“穷帽子”,甚至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到补助。

  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只有从思想上拔除“穷根”,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贫困群众即使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发展能力。

  贫困群众脱贫最核心的问题是自己能够创造价值、创造收入。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成为产业经营的主体,才是关键所在。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柿子 富平县 脱贫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