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天》:中国当代农民的奋斗史诗

2019-08-22 08:19:27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8月19日,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揭晓。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重点指导、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由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影视公司制作出品的电视剧《黄土高天》榜上有名。...

  原标题:《黄土高天》:中国当代农民的奋斗史诗

  8月19日,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揭晓。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重点指导、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由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影视公司制作出品的电视剧《黄土高天》榜上有名。

  该剧由阚卫平执导,张强任总编剧,范胜震任编剧,董勇、王海燕、马少骅、高明、许还山等联袂主演。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念改革开放40年首批推荐剧目,该剧于2018年11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播出后,好评如潮,倍受称赞。

  这是一部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体制变革、农业繁荣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旋律电视剧,取材于陕西作家莫伸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全剧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切入点,通过丰源村三代人40年的奋斗历程,系统描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全面展现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以秦学安、赵秀娟、张天顺、张守信、秦田、秦奋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和农村干部以经历者、践行者、见证者的身份,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故事。

  艺术家心里面要有百姓

  创作之初,这部作品经历了不少坎坷。

  “想要拍好这部剧很难。”参与了该剧启动时期创作讨论的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影视评论家李震坦言,“要将莫伸的报告文学《一号文件》改成影视作品有难度。”

  面对这样一部“难以创作”的作品,主创团队并没有气馁。导演阚卫平与总编剧张强、编剧范胜震等主创人员,凭借多年的创作经验,给大家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阚卫平在执导《黄土高天》时,始终牢记“艺术家心里面要有百姓”。他说:“这句话不仅是指艺术家要关心百姓,而且是指作为一个导演和创作者,应该通过作品表达老百姓的心声。”此外,他带领创作团队在创作中坚持抓住现实、抓住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关注和鲜为人知的事情,以象征和写意的手法,完成了这样一部彰显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农村史诗剧。

  电视剧《黄土高天》不仅展现了政策惠民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积极意义,也体现了农业科学发展带给农民的重重利好,全方位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秦学安(董勇饰)与丰源村的乡亲们活出了朴实庄稼汉子应有的精气神,他的每一句承诺、每一个抉择都掷地有声。其实,丰源村的发展历程,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变化的缩影。

  电视剧《黄土高天》通过扎实立体的人物群像塑造,呈现了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广大农民向着中国梦不断迈进的昂扬步伐。除了秦学安,剧中还有众多感人的人物形象,如调研组陈组长(高明饰)、大学教授褚建林(许还山饰)等人,他们坚定不移地引导农民向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转变。相信有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就一定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真实再现一段历史

  该剧在题材上呈现三大特点。第一,站位高。从政策的出台到基层农村实践,再从基层的实践反馈影响政策的修订,该剧是第一部全景式系统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三农”伟大变革的影视剧作品。第二,定位准。该剧深入探讨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农民是发展主体,农村是家园,农业是根基,着力表现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成就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给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活力。第三,角度新。该剧聚焦当下发展现状,关注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诸如光伏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深耕、特色小镇建设等农业新业态。

  “在完成剧本主线梳理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书写40年来农民从活下来到富起来,再转变成新型农民的过程。为此,主创团队深入小岗村、华西村,还有陕西的多个村子,去了解、感知农民群众的生活。”编剧范胜震说,“一切艺术的源泉都在生活当中,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都蕴含在真实动人的情感之中。我们愿意跟随《黄土高天》一起成长,坚持把自己的笔风根植在现实的土壤当中,愿意感知这个时代的跳动和蓬勃。”

  原著《一号文件》作者莫伸也表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向我表达了他们看《黄土高天》的感受。这些感受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认为该剧很有生活气息,振奋人心,真实再现了一段历史。”

  该剧通过带领观众回顾农村改革变迁史,展现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发展观。同时,该剧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彰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

  电视剧《黄土高天》正是抓住了我国农村改革这个切入点,从改革的源头讲述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关于“三农问题”的精神要旨。该剧主题宏大、年代跨度大、事件体量大、现实意义重大,突破了中国农村电视剧的固有模式。总编剧张强将本剧定位为彰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农村史诗剧。正是怀着这样的创作雄心,《黄土高天》剧组转战陕西、安徽等地取景,搭建场景500余处,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丰源村,再现了农村改革的历史。

  除此之外,该剧在台词的创作上也别出心裁,既有接地气的风趣俚语,又有富有哲理却生活化的对白,让观众身临其境。秦学安作为一个朴实却充满闯劲干劲的庄稼汉,以热心豪爽、憨厚耿直的个性,以顶天立地的生活态度,彰显着男子汉的豪情热血,诠释着中国农民的奋斗精神。

  为了全村人的生计,秦学安带头分地,结果却被抓去上了学习班。但他无怨无悔,“坐牢、掉脑袋我担着”的话语掷地有声,一个庄稼人朴实的心愿与责任心跃然屏幕。“自己都吃不饱,大河怎么会有水满”这句台词,诠释了只有农民富了国家才会更富强的朴实理念。

  剧中,当丰源大队为维护自己“红旗大队”称号借战备粮“迎接”上级检查团时,县委甘书记(黄品沅饰)严肃批评并要求:“不管什么原因,何时何地,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甘书记的话敲醒了丰源大队的干部,鼓舞了秦学安,同时也揭开了丰源大队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观众纷纷为甘书记点赞:“满满正能量的甘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谨记服务好人民群众,实事求是,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黄土高天》以改革发展中的“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凭借扎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史诗性的品相赢得了老中青三代观众的喜爱,一路好评如潮,收视率持续拿下双榜第一,在网播平台也掀起观剧热潮。同时,该剧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主流媒体发文点赞,被称为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的关系史,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史,中国农民的奋斗史”的当代农村史诗大剧。(记者 李向红 实习生 华艺婕 党韵章)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黄土高天 当代农民 奋斗史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