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的你 聆听退役军人不变的初心

2019-08-01 08:58:30  来源:陕西传媒网  


[摘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记者 孟珂 李旭佳 通讯员 西梅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退役军人的先进代表。

  日前,我省13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5人获评陕西“最美退役军人”。戎装在身,他们不负使命,保家卫国;解甲归来,他们不懈奋斗,为民造福。

  民警、医生、教师、工人……不同岗位上的默默奉献,彰显出他们共同的军人本色。

  陕北的沟沟峁峁、关中的城市郊野、陕南的大山深处……三秦大地上,镌刻着他们共同的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可爱的人,聆听他们不变的初心。

  为民造福

  他们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陈分新,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35年扎根秦巴山区,他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上致富路。

  1984年,陈分新从部队转业回乡,1992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王院村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陈分新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项工程。他带领大家架设高低压线路、修通村组道路、新建卫星电视地面转播站、铺设饮水管道,实现全村通电、通路、通电视、通水,为村民打开封闭的“山门”;他通过争取烤烟生产扶持,联系烟草协会对村民进行烤烟种植、管理、烘烤技术指导,为群众创造了丰厚收入,让王院村成为人均年收入1.4万元的“全国文明村”。

  陕西“最美退役军人”许亚平,5702厂党委副书记、厂长。7年前从部队转业时,他主动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身一人从北京来到咸阳市武功县。扎根基层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更好地回馈国家、服务人民。

  当许亚平看到工厂生活区内,许多人都是三代人共住一间屋子时,他默默下定决心,要让全厂员工过上好日子!他带领党委班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修理能力、实现产值翻番,让工厂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为了留住人才,他实行“筑巢引凤”计划,彻底扭转工厂人才断层窘境。在他的带领下,5702厂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奖等43项奖项,获得发明专利、国防专利等21项。

  甘于奉献

  他们淡泊名利质朴无华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顺京,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一级伤残军人。守护烈士英灵,讲述英雄故事,他一做就是37年。

  1979年,22岁的张顺京在战斗中被弹片击穿头部,身上多处受伤。经历6次手术的他虽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一级伤残。1981年,疗养期间的张顺京无意间看到烈士陵园树木疯长、荒草丛生,他说:“没人守,我来守!”张顺京搬进了陵园,和妻子住在不通水、不通电的骨灰堂里。每天,他将陵园打扫一遍;每到清明节,他为陵园中安葬的每位烈士烧一炷香;每个“八一”建军节,他走到每位烈士的墓前,敬上庄严的军礼……

  除了守陵,张顺京还义务讲述烈士事迹。他查阅资料,找烈士家属和退役军人问询情况,把了解到的事迹一笔一画记下来。讲述时,他常常要克服身体的伤痛和语言障碍,但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些牺牲的战友。我累一点不要紧,关键要将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张顺京说。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杨引迪,渭南市蒲城明仁眼科医院院长。从部队到地方,不变的是她的医者仁心。

  在西安医学院读大四时,被云南前线战士英勇报国事迹所感染的杨引迪向兰州军区提交了一份参战请战书。1986年,杨引迪如愿到了云南前线。战场上,她巾帼不让须眉,多次主动请缨穿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线,为战士送医送药。她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伤员救护中,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2004年,杨引迪创建明仁眼科医院,服务家乡百姓。“别人把医院当企业做,我是把医院当公益做、当慈善干。”杨引迪说。一直以来,该医院为当地贫困群众减免手术、住院费用。

  坚毅执着

  他们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新发,陕西鸿金鹏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军人品质成就了他的创业梦想。

  1990年,19岁的王新发背着行囊走进了军营。负责连队伙食管理的他在部队的12年里,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2002年,王新发从部队转业踏上商海之旅。2004年,他注册成立西安鸿金鹏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寻找合作机会的过程并不顺利,他遭遇过许多白眼和拒绝。凭着军人特别能吃苦、敢打敢拼的意志,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终于,2005年,他收获了第一个合作客户。王新发深知,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良心取材,严把每一道关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目前,他的公司已发展为集酒店、餐饮、采购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有员工8000余人。

  王新发深知军旅生活对他的塑造和培养。近年来,鸿金鹏集团通过军营现场招聘等形式,为复转军人提供发展平台。

  陕西“最美退役军人”戴吉坤,陕西日报社记者。从战场到非典隔离区,他的身上始终彰显着军人的无畏和顽强。

  1981年10月,戴吉坤应征入伍。因为喜爱文学,当其他新兵进入梦乡时,他却在坚持写作。1985年10月至1987年4月,戴吉坤来到云南老山前线,一手拿相机,一手握着笔,记录下了这场战争。1986年,他写出4万字的报告文学《军人》。1996年,他被授予少校军衔。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新闻干事、连队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营教导员,戴吉坤多次立功受奖。

  1999年,戴吉坤转业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一名记者。从炮火纷飞的战场到八百里秦川腹地,面临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前方。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他主动请缨,成为陕西日报社抗击非典特别报道组成员。他深入西安交大一附院非典隔离区搜集第一手素材,发回了大量独家报道。他写的1万多字《非典隔离区采访日记》、拍摄的40余幅(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战士的勇敢无畏和记者的敬业精神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秦大地上的“最美退役军人”,他们传承着红色精神,诠释着军人品格,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歌。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退役军人 初心 民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