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青山绿水 记得住悠悠乡愁

2019-07-28 09:16:42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2018年8月,麟游县南坊新城小区建成并向贫困户交房。该小区占地275亩,已建成安置房1798套。...

601003467896039ff0931908932d85f4.jpeg

  2017年7月,麟游县九成宫镇铁炉沟移民搬迁安置点建成,安置贫困户及同步搬迁对象75户。图为该安置点建成前后新旧对比。

f3b5c0de229c1ee61bf22a040d79695f.jpeg

  2018年8月,麟游县南坊新城小区建成并向贫困户交房。该小区占地275亩,已建成安置房1798套。

  “仔细想想,还是干部说得有道理。”麟游县南屋村群众杨兴世感慨地说,“为啥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后就不愿意再回农村,为啥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娶媳妇越来越困难,还不是因为咱们条件差,衣食住行都赶不上城里。时代发展了,咱们也确实该变变了,必须与时俱进。”

  群众从拒绝到认同再到接受,离不开广大移民搬迁干部一次又一次耐心讲政策说道理,一次又一次倾心交谈,一次又一次设身处地、俯下身子真抓实干。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了群众的观念,开阔了群众的眼界,也给麟游县的农村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6年3月开始,由原麟游县国土资源局(现为麟游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实施,按照全省扶贫搬迁的总体要求,麟游县移民搬迁3年任务提前启动,全面开工建设。截至2019年6月,麟游县完成4703户16432人的搬迁工作,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436户8329人,避灾、生态搬迁1560户5616人,其他搬迁707户2487人。可以说,在仅仅拥有2万余户7.4万农村人口的麟游县,近一半的农村群众通过“易地扶贫+同步搬迁模式”成功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是麟游县一次历史性变革。

  一座座搬迁房鳞次栉比,一栋栋安置楼拔地而起,祖祖辈辈在大山深沟里居住的农村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有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条件。每一张乔迁新居的笑脸,每一声深情地感谢,都是对麟游县移民搬迁工作的肯定,都是对自然资源系统干部的信任和褒奖。

  “完成了群众的搬迁入住工作,只是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的基本任务,如何完成群众的旧宅基地腾退?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腾退出的土地?如何让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何能把移民搬迁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怎么能把农村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新农村升级版?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每一个干部既不能为前面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故步自封,都要有精进不休、持之以恒的韧劲和信念,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不能停在现在的功劳簿上睡觉。”麟游县委书记孙敬虎为全县的移民搬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为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麟游县“移民搬迁+乡村振兴”升级版,扬帆起航。

  和谐搬迁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虽然为搬迁群众盖上了好房子,可是“故土难离的情结”“祖上置办的产业不能丢的情结”,让搬迁群众对旧房拆除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甚至还存在着在新房住人、在老房生产“两头跑”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麟游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没有盲目地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强制群众拆除旧房。县长李武发抱着向群众学习的态度、带着问计于民的想法,一连10多天深入群众,和群众拉家常、结对子,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他说:“很多群众不愿意拆除旧宅基地,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顾虑:搬入新居后种地较远,觉得生产不便;旧房虽然破旧还能值点钱,拆了觉得可惜;能给子孙后代多占点地方。这些才是群众的真实心理。我们要根据群众的实际困难,因人施策、因户施策。”通过认真调研,根据群众的不同问题,麟游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旧房拆除的顺利进行。

  以人、房、地、产,制定旧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既考虑群众旧宅基地的实际情况,又打破了政策一刀切平均主义;拆除的旧宅基地复耕后,优先让拆迁群众使用;在新搬迁点周边配套建设现代化的产业设施、配置更加高效的产业项目,解决群众搬迁后就业的现实问题;更加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技能,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品质;更加完善的医疗、教育、养老服务,强化搬迁群众的生活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广大群众充分体会到新搬迁点的优越性,旧宅基地腾退从“让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政策的落实还要靠干部的扎实工作,多少个夜晚,工作在一线的干部牺牲了休息时间,坐在拆迁户的床头炕边向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叔,你看,你都辛苦一辈子了,这回好不容易把新房盖好了,不好好享受一下,对得起自己吗?”“你看,这老房子烂了,天阴下雨很危险,万一塌了把别人砸了咋办?”“咱娃在外头找个媳妇不容易,让人家女娃还住到你这里合适吗?”“把这房子拆了,你住到新搬迁点,出门就是卫生所、养老幸福院,看病、休闲都很方便,有人和你拉家常,多好啊!”“‘一户一宅’是国家政策,现在政府不仅给咱盖了新房,还给拆旧房补贴钱,大家还有啥不满意的?”县移民办干部杨婷从不用大道理跟群众说话,而是通过一些家长里短、身边小事给群众做工作、讲道理。像杨婷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在麟游县每一名自然资源局干部身上都能找到。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麟游县完成了3500多户搬迁对象(包括历年来搬迁对象)的旧宅基地拆除工作,腾退旧宅基地2100多亩。酒房镇广泛动员群众,将分散居住在深沟山峁的群众全部搬迁到交通便利的新搬迁点,全镇零散庄头、独门独户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变。而且,该镇在拆迁工作中实现了拆迁群众零上访,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扎实细致、谨慎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群众普遍点赞。

  “腾退的旧宅基地不能荒废,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尽快组织实施复耕,让土地尽快实现效益,为群众增加生产收入。”李武发谈到拆迁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如是说。如今,拆迁群众原本的宅基地已经变成了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种植烤烟、套种豌豆、栽种核桃树等,让拆迁群众在阡陌纵横的土地上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原来还看不出来,现在把旧房一拆,把土地都平整连成一片,耕种方便多了,我这一亩多地的烤烟能多挣1万多元,还是党的政策好!”酒房镇群众孙林田站在自家的烤烟地旁笑呵呵地说。

  打造“移民搬迁+乡村振兴”升级版

  “只有有人的村庄才能发展产业、才能活跃经济。这些年农村为什么留不住年轻人?显而易见,农村的居住环境、养老、医疗、教育条件及就业机会等都没有城市好、没有城市多。”现实问题应怎么破解?麟游县委、县政府拿出一揽子计划,着力打造“移民搬迁+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全面提升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温馨家园。麟游县移民搬迁点建设之初,以房屋建设与环境设计规划为主导思想。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的新农村搬迁点,让房在林中、林在房边,依山依景打造小品景观,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提升环境品质。优质的生态环境,高标准的水、电、路配套设施,让搬迁群众拥有城市的住房条件,把安置房打造成农家乐,把搬迁点打造成乡村旅游小景区,让硬件建设成为吸引农村群众返乡的“硬实力”。

  配齐配强公共配套服务,打造便捷优质生活圈。配套建设社区卫生室,让群众出门就能看病;优化配置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实施名师网络教学,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强化社区幸福院功能,让老人免费吃饭、相互为伴;配强社区管理机构,真正做到“处处有组织、事事有人管”,让“保姆式”的社区服务成为吸引农村群众返乡的“软实力”。

  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通过建设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让群众的种、养、销成为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农业;通过资金引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附加值效益,使之成为群众增收的重中之重;通过技能培训,使群众掌握就业创业的一技之长,让发展、增收成为吸引农村群众返乡的“硬道理”。

  返乡创业的个体经营户刘利峰介绍,他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打了5年工,省吃俭用才存下不到5万元,只够养活自己。3年前,镇上干部给他打电话宣传县上的发展政策,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来投资,用5万元开了家小型养鸡场,县上还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也就3年时间,我把新房盖起来了,媳妇也娶了,小鸡场变成了大鸡场,一年能挣10多万元,比在西安给人家打工强多了。”刘利峰说,明年他准备竞选村主任,带领乡亲们一起干。像刘利峰这样返乡创业的事例在麟游县有很多,他们的回归除了浓浓的乡情之外,还有对麟游发展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青山绿水新家园,是党的好政策在指引,是麟游县广大干部在实干,是麟游县父老乡亲对故土发展的期盼,是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在召唤。

  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这是麟游县移民搬迁工作新时代最为美好的愿景。(岳宁文/图)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绿水青山 乡愁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