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文教委西安专题调研报道 把文化旅游打造成陕西“名片”

2018-07-25 14:59:31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作为13朝古都,西安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有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怎样让陕西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名片?在7月19日至20日以“加强西安文化遗址保护、助推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为主题的调研中,省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记者杨世恩

  作为13朝古都,西安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有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怎样让陕西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名片?在7月19日至20日以“加强西安文化遗址保护、助推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为主题的调研中,省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调研完半坡历史博物馆等地,并联系对比其他文化遗址后,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刘斌发现:“我们在遗址保护上注重点却没有照顾到面。”他举例说,西安市的钟楼、鼓楼等孤零零地矗立在市中心,却没有衬托它们的建筑。“地标性建筑应该有好多衬托它的环境。”刘斌说。

  目前,西安市的诸多文物产品展览展示,依然停留在图片式、橱柜式等传统方式上。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呼林贵说,目前文物遗址观赏性不强,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展示利用手段主要有原址修复性展示、原址覆土复原性展示、建设保护厅保护展示、遗址标示性展示、数字模型复原展示等,总体来说仍然比较单一,难以吸引游客。”呼林贵说。

  因此刘斌认为,首先应处理好现场导游与新媒体品牌传播的关系。尤其要注重应用新媒体手段来塑造文化品牌。他认为,一些地方允许对文物拍照,却禁止上传网络,这是不懂新媒体理念落后的表现。其次要处理好观光式旅游和深度体验式旅游的关系,改变走马观花的观光式旅游,助推深度体验式休闲旅游增长。

  “目前,我市非遗项目不少,利用率却不高。”西安市副市长董劲威说,这除了传承人的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创造品牌的能力比较低以外,就是缺少资金和技术扶持。因此,董劲威建议省上对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要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而省政协委员王立强则认为,遗址保护不力,确实与经济实力不济有关。但光有政策、财政等扶持远远不够,还应该在产业发展上多做文章。

  省政协委员张阿利说,调研涉及的兴教寺等地,如今“故地重游”,感觉与过去变化不大。有些遗址本就地处幽静,和周边群众生活关联不大,再加上没有路标,这让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很难找到地方。而声光电影像等现代科技展示手段的缺乏,以及文物故事的欠缺,减弱了参与式休闲旅游体验。

  “文化是陕西长远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要敢为人先,而不能拿我们所短比别人所长,去跟GDP强省比GDP。”张阿利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中寻找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在文化中寻找已经被证明了的21世纪文化经济价值。

  省政协委员张定青说,文化和旅游融合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城市建设过程中,把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是系统性复杂课题,需要顶层设计和具有前瞻性的架构。省市相关层面应围绕文化强省总体目标,解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继而形成共识、顶层设计、多方联合、系统推进。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天然历史博物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