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78个县(市)生产总值9956.25亿

2018-06-19 08:07:43  来源:三秦都市报   


[摘要]我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兴县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昨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9956.25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局面。但是发展“短板”仍然突出,赶超任务依然艰巨。...

  我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兴县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昨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9956.25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局面。但是发展“短板”仍然突出,赶超任务依然艰巨。

  数字县域

  神木市生产总值重返千亿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快中向好,经济较快增长。有56个县(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23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县均生产总值127.64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6.25亿元。过100亿元的县(市)36个,较上年增加了3个。过200亿元的县(市)10个,较上年增加了2个。过300亿元的县(市)4个,较上年增加了1个。神木市生产总值重返千亿,达到1110.33亿元。

  经济效益提高。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实现总税收收入848.48亿元,同比增长47.3%,较上年加快6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6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突出。2017年,全省78个县(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8:56.1:31.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基本稳定,第二产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从工业看,全年实现县域工业增加值5015.39亿元,较上年增长9.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11%

  投资消费增长加快。2017年,全省78个县(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80.66亿元,同比增长17.2%,较上年加快了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5亿元,同比增长13.6%,较上年加快了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有40个县(市)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发展内生动力增强。2017年,全省78个县(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11个,较上年增加了27个。绿色发展全面推进。2017年,全省绿化覆盖率达到37.81%,较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有31个县(市)绿化覆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08,较上年下降4.4%,有60个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1.55%,较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有14个县(市)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11%,较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步步高 强县经济实力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到30810元,同比增长8.3%,有26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56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65元,同比增长9.2%,有29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49个县(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强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省“十强县”实现生产总值3567.49亿元,占全省的16.3%,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县均生产总值356.75亿元,较上年增加53.94亿元,是78个县(市)平均水平的2.8倍。

  补“短板”促提升

  县均规模偏小 强县不多不优

  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仍然突出,赶超任务依然艰巨。县均规模偏小,强县不多、强县不优。2017年,我省县均生产总值127.64亿元,仅为安徽、福建县均水平的59.8%和40%,仅为2016年内蒙古县均水平的84.5%。2016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前100名县(市)中,我省只有1个,比西部的贵州和内蒙古分别少了1个和2个。2016年全国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中,我省只有1个,比内蒙古少了4个。

  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实力差距悬殊。2017年,生产总值排全省前10名县(市)的总量为3650.60亿元,占全省县域的36.7%。而生产总值排全省后10名县的总量为225.35亿元,仅占全省县域的2.3%。前10名县(市)经济总量是后10名县的16.2倍。2017年,全省县域人均生产总值44978元,有20个县(市)超过全省县域人均水平,而不及全省县域人均水平之半的县还有5个。

  发展不协调,经济结构失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一是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017年全省县域第三产业占比31.1%,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二是非公经济占比偏低。2017年全省县域非公经济占比48.1%,虽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三是城镇化率偏低。2017年全省县域城镇化率45.3%,虽较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四是农民收入偏低。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5元,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由上年的19044元扩大到20545元,有52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县域总数的66.7%。

  农业资源竞争力不强 产业链条短

  发展不充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农业发展不足。我省农业资源特色多样,不少产业已颇具规模,但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2017年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4个,仅为2016年安徽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60.5%。2017年我省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2个,企业数量少,个别县仍处于空白状态;二是旅游业发展不足。我省作为旅游大省,县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县际之间缺乏协调,旅游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2017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813.59亿元,仅为安徽的77.7%、贵州的67.8%、四川的53.9%。全省县域旅游总收入1985.7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只有41.3%;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我省科研实力雄厚,但县域市场主体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016年,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41个百分点,半数以上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县域无研发投入,近半数县域无高新技术企业。

  建议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当前,我省已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新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县域经济扩规模优结构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统计部门建议,应以高质量发展与实现总量赶超为目标,按照问题导向,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产品形态、销售渠道、盈利模式变革;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二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三是坚持传统与现代并举,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四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扩散,提高产业技术含量,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七是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记者张维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县域经济 资源 产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