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见证·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2018-12-22 10:20:3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发展的不变主题,但是如果没有对自身优势的科学梳理,没有对经济业态的充分把握,就很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长效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发展的不变主题,但是如果没有对自身优势的科学梳理,没有对经济业态的充分把握,就很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长效发展。

  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委会上,省委书记胡和平强调,要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为突破口,努力使对外开放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优势。

  陕西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东西部地区开放交流的重要门户,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站点。省委提出要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体系的骨架就是“三个经济”。这个“陕西特色”正是基于对陕西实际的正视,现代经济体系正是对陕西未来的前瞻。因此,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于“三个经济”,构筑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阶段陕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为陕西提供了根本遵循,“五新”战略任务为陕西确定了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经济”则是陕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佳方式、最佳路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高质量发展,“三个经济”的提出,刷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对“经济”二字的认识,这是基于对陕西发展态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的准确判断、重大选择。

  ——发展枢纽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作为丝路起点的陕西,更应率先对所处地理位置和枢纽地位刷新认识,借“长安号”国际班列、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通过“大通道”“大平台”“大经贸”“大交流”,着力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大数据枢纽、国际航空枢纽。

  ——发展门户经济。“五大中心”启动深化改革开放之门,积极打造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从改革开放的“大后方”冲到“最前沿”,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构筑起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展流动经济。“户枢不蠹,流水横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阿里、京东、海航、圆通、中通、传化集团等知名企业物流项目先后落户西安,将其物流核心业务密集布局陕西,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国际物流枢纽的建设。与此同时,我省着力办好丝博会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等重大活动,利用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区等建设国际化合作平台,增强对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畅通流动和优化组合,为新时代陕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个经济”构筑起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助力陕西步入追赶超越的新征程。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建成通车。 资料照片

  西安北站。 记者 刘强摄

  2017年12月6日8时22分,西安开往成都的首列D4251次高铁组列车驶出西安北站。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贯穿秦岭的高速铁路。 苟秉宸摄

  2017年8月28日,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图为府谷县皇甫镇沿黄公路旁的丹霞地貌。 记者 赵晨摄

  2018年10月30日下午,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缓缓驶出站台,开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记者 袁景智摄

  2016年11月10日,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办西樊村,京东无人机配送西北首单快递安全投放。 记者 袁景智 摄

  2017年8月28日,海航现代物流正式开通西安至德国哈恩货运航线。 记者 母家亮 摄

  2017年7月6日,秦云工程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上线仪式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该平台承载了国土、气象、体育等22朵行业云的数据汇聚、交换、共享、开放、服务等功能。沣西新城是全国唯一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殷光钰 摄  (记者 张念贻)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三个经济 共同见证 路径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