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荣膺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8-11-27 07:26:41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摘要]11月26日下午,2018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期间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及“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西安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也是西安连续第七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8 中国幸福城市论坛 在广州举办

  西安荣膺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西安,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记者 杨力 摄)

  12345市民热线为市民解决身边事。(记者 康乔娜 摄)

  拆迁安置小区高楼林立。(记者 李安定 摄)

  车辆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记者 翟小雪 摄)

  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服务。(记者 李安定 摄)

  小学生参加科技月活动,了解航空航天知识。(记者 樊华 摄)

  毕业季,西安市举行多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记者 翟小雪摄)

  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记者 翟小雪 摄)

  本报讯(记者高雅)11月26日下午,2018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期间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及“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西安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也是西安连续第七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是城市生活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自200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全国9亿多人次参与调查。活动以其公正性、权威性和广泛性,逐渐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主题活动之一。

  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11月26日在广州揭晓。本年度调查推选活动以“改革开放·成就幸福”为主题,充分展示幸福城市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2018年的调查采用了公共调查(网络调查)、抽样调查、大数据采集和材料申报四种方式进行。在城市具体幸福度的测量方面,除了在人情、交通、生活便利程度、医疗、卫生、教育、治安、环境、房价、发展机会、文化娱乐、市民文明程度等相应拓展和细化之外,还补充了城市就业、公共服务、城市养老、未来预期等维度,从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多重视角出发,通过微观层面反映居民对城市的整体幸福感,形成了更全面测量城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

  在论坛颁奖仪式上,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代表西安领取了“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与西安同时入围“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的城市分别是成都、宁波、杭州、南京、广州、长沙、台州、铜川、珠海。

  城市管理者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不断开放和创新全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在“开放、创新、未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幸福”为内容的论坛主题对话环节当中,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与其他城市的嘉宾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探讨。高杲表示,西安是一座拥有3100年历史传承的现代化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地方优势,围绕开放和创新,打造出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幸福模式。

  近年来,西安通过各项民生服务措施,致力于提高西安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在就业创业、住房保障、教育资源、养老服务、文明出行、品质环境、医疗卫生、政务效能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塑造老百姓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城市幸福感。

  政务服务

  “五星级服务”成为新常态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全新发展理念,以改革促发展,以实干转作风,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从“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开始,改变旧习惯带来了城市新形象。以“行政效能革命”破局,刷新旧观念引领发展新风向,五星级“店小二”服务标准深入人心,“三大革命”效应叠加,为大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赋能。如今,“五星级服务”和“店小二”,已经成为西安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我市建立12345市民热线平台,改变各类政府服务热线“号难记、话难通、事难办”的现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平台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18年7月,热线平台累计产生工单625900件,已回复619846件,回复率达99%。全面启动建设西安政务服务网,2018年6月,西安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截至7月30日,共上线事项11705项,网上可办事项9582项,可办率为81.86%,其中,市级各部门638项,可办率为61.94%;各区县7616项,可办率为82.36%;各开发区1328项,可办率为93%。

  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审核合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多项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11月15日,2018年西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已超43万户。通过全市上下的拼搏和努力,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环境持续改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记者 梁璠 见习记者 南江远)

  住有所居

  西安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加快实现

  近年来,西安市积极践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10年的28.7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3.7平方米,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加快实现。

  在住房保障方面,全力开展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不断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先后开展并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保障制度,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864万平方米、50.28万套,累计货币化保障3.12万户,发放租金补贴1.73亿元。稳步提高住房保障覆盖面,惠及住房困难群众约150万人。

  在人才安居方面,出台了《西安市人才安居办法》,全方位满足各类人才住房需求。目前,共推出6个人才安居项目,共计19100套人才安居房,现已全部分配入住,累计保障新毕业大学生2.5万人次。2018年,计划建设和筹集人才安居房5万套,人才安居货币化补贴覆盖率达到100%。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 2015年以前共完成棚改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约15.1万套。2015年-2018年,棚改保障性安居工程共新开工约25.1万套,棚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 赵辉 见习记者 郭旭)

  交通出行

  “车让人”刷新城市文明新高度

  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是西安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力西安大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自2017年5月以来,西安在全市范围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一年多来,“车让人、人守规”,市民出行越来越有幸福感。

  “车让人”之初,公交车和出租车带头礼让,率先垂范。西安交警持续对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驾驶员实名曝光,除了私家车以外,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公务用车的不让人行为,均会被曝光,并抄告所属单位,渐渐使“车让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

  如今的西安街头,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蔚然成风,大部分行人也能做到快速通行,“车让人”已成为西安交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前是‘人怕车’,在没信号灯的斑马线过马路很没安全感,‘车让人’后,停车让行成了风尚,生活在这座城市觉得很幸福。”市民李木子说。

  文明交通氛围形成的同时,城市出行也更加顺畅。西安交警部门优化重点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启动人脸识别技术,推出西安首条发光斑马线,首创斑马线停止线后移5米,安装智能语音提示桩、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设置车不让人违法曝光大屏幕……

  为了推进“车让人、人守规”,交警部门在全市10个路口安装了监控系统,专门就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并在路口大屏幕实时曝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类专项执法,今年以来共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320607例。

  此外,对于非机动车,交警部门也启动了“史上最严”的整治工作,对两轮、三轮及四轮电动车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查处,还将联合相关部门从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源头管控。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暂扣了7.2万余辆违法车辆,处罚了221347例违法行为,让广大非机动车驾驶员形成遵守交规、文明出行的共识。

  西安交警将持续在专项整治方面发力,大力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进一步提升市民交通文明意识、优化城市交通秩序,打造“车让人、人守规”人车和谐相处的国际化大都市,共同谱写城市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记者 袁玥)

  老有所养

  我市医养结合已覆盖95%的居民社区

  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2.7万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西安市积极行动,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设施1980个,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36张,基本满足了我市目前的养老需求。

  为了破解“养老难”,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幅提高了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引进5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为了让老人在托养的同时就能享受医疗服务,我市坚持医养结合。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0家,医养结合床位5000张,建立起全科医师服务团队626个,覆盖到95%的居民社区,累计签约11.9万人。

  为了让困难老人也能安享晚年,我市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目前,对全市894名城市“三无”人员、5899名农村“五保”对象以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的方式予以兜底保障。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等五类困难失能老人给予失能护理补贴,全市有1700人受益。同时,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目前,全市142个贫困村中,已有91个建成农村幸福院,其余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将在两年之内全部建成。

  下一步,我市将对标“十三五”时期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和70%以上农村社区,全市社会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这两大目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稳步发展。(记者关颖)

  学有所教

  以实际行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西安以电视问政整改为契机,以打造丝路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学校、扩优质、抓均衡、促公平、强师资、净生态,全力推进教育“革命+改革”,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教育局今年加大了人才户籍新政教育服务保障力度,全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秋季开学前全市共有152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还通过挖潜扩容、租借租用等方式,当年共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10.11万个,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

  同时,加快推广“名校+”办学模式,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今年全市采取“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名校+薄校”等多种方式新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66个,县(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93个、跨区域“名校+”教育联合体13个,覆盖学生达到32.4万人。

  认真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行学前儿童看护点管理,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调查,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75%。稳妥实施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首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面谈”方式录取新生,实现了过程严密严谨严格,全力确保结果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和规范管理、严格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等举措,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狠刹教育歪风,持续净化教育生态。通过制定正、负面清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对一批违反师德的教师和校长典型问题做出严肃处理。组织教育系统14万名干部教职工签订规范入学招生行为承诺书,严格规范中小学校招生秩序,全面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空挂学籍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记者 任娜)

  城市管理

  为市民共享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

  2018年,市城管局以品质西安建设补短板、城乡环境大整治、四改两拆、铁腕治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打造“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美丽西安·绿色家园”三大升级版,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努力营造规范有序、整洁亮丽、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为群众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提供坚强环境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系统将“烟头革命”升级,向城市商业自管区域、人流密集区域、居民小区、背街小巷以及绿化带等难点区域扩展延伸,逐步消除市容环卫管理死角。

  去年西安市“厕所革命”开展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获评“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和“厕所革命优秀城市”。今年,全市城管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公共厕所规划布点,打造“厕所革命”升级版——“城市驿站+公厕”模式,不仅让来往的行人和游客能在一楼舒心如厕,而且可以在冬暖夏凉的二楼城市街头驿站,休息喝水、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等。

  除了加快5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外,今年还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截至目前,全市在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51所、示范单位96个、示范小区96个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范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今年西安还启动了“古都西安·丝路花城”建设。开工建设曲江青年森林公园、汉溪湖公园等4个主题公园,新建绿地广场62个,创建30个以上生态园林式单位(居住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立体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记者 王海鹏 实习生 马震)

  就业创业

  政策“大礼包”打造就业创业新高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创业是就业之源,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今年以来,我市以百万大学生留西安五年行动计划为工作重心,扎实开展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为追赶超越增添强大“底气”。

  在就业创业领域,西安接连送出政策“大礼包”:高校毕业生5年内首次创办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将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有效畅通了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从兑现项目配套奖补、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园)等多方面进行保障。高层次人才购买自用商品住房的,不受市内限购政策限制,优先办理房屋登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购房和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实行一次性发放。制定“特殊人才”购房优惠政策等,多种形式解决人才阶段性住房需求。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组织就业创业巡回招聘会122场,组织召开市级“西”纳英才、“安”心乐业巡回招聘活动10场,组织各类用人单位2442家参会,共提供就业岗位73347个,涉及IT、通信、房地产、物流、金融、机械、能源、环保等行业,累计有74700余名大学生到现场求职。各区县广泛组织“万名学子看西安”活动,已累计组织24场活动,1.8万名学子参加。全市共组织“一把手进校园”宣讲活动42场次,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19场。

  (记者 康乔娜 实习生 李佳欣)

  病有所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看病更方便

  “赵医生不仅人好,医术也没得说,在她的指导下,我爱人身体恢复得很好。”提起家庭医生赵红艳,家住龙源小区的陈师傅赞不绝口。5年前,陈师傅的爱人谭女士因为高血压引起脑梗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出院后家人在莲湖区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从那以后,每月医生都会上门为谭女士查体,指导康复训练。陈师傅告诉记者,“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爱人身体正在逐步康复。家庭医生让我们每月再也不用为去医院犯愁了。”

  今年,我市在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2017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城市基础上,全市医改工作以健康西安建设、补齐医疗短板和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医改获得感。

  截至9月底,全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其中交大一附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九医院、市红会医院分别全面托管了长安区医院、高陵区医院、蓝田县医院、阎良铁路医院,推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45个,完成双向转诊17.3万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90.9%。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一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板,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251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55.8%。

  此外,我市还建成市、区县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西安智慧医院医疗服务APP在全市13家市直属医院和长安区医院上线,全市48所二级以上医院开通了网上门诊预约挂号。在全市2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互联网+社区医院移动支付”改造,优化就诊流程,实现便民惠民。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实现就诊全流程在线就医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检。

  (记者 张黎娜 见习记者 马相)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西安荣膺 最具幸福感 城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