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安第十一个区出炉!户县将改名为鄠(hù)邑区

2016-12-28 16:35:05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12月28日,据陕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消息,国务院已批复关于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户县将撤县设区,改为鄠(hù)邑区,相关行政区划界线和政府驻地未变。...

  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刘艳宇 罗亚秀)12月28日,据陕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消息,国务院已批复关于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户县将撤县设区,改为鄠(hù)邑区,相关行政区划界线和政府驻地未变。

  户县撤县设区获批后,西安市行政区划将由原来的10区3县变为11区2县,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临潼、长安、高陵、户县11个区,及蓝田、周至2个县。其中,最近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在2014年,当年底,西安高陵“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13年努力终圆梦

  在今年11月份,就有关于“户县”改为“鄠(读音hù)邑区”的消息爆出,引发网络刷屏。甚至有网友贴出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88号)”,以证明确有其事。然而,当时省民政厅和户县相关部门均表示,批复文件还没有下来。户县相关部门也回复称,没有接到正式文件。

  其实,户县申请撤县设区已历经13年,遭遇4次失败但从未放弃。据介绍,早在2003年户县就启动了撤县设区工作,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3年、2014年4次将撤县设区请示文件逐级上报国务院,但均未获批。最近一次申请撤县设区是今年3月7日,户县政府向市政府上报了《户县人民政府关于户县撤县设区的请示》。4月12日,西安市政府即向省政府上报。随后在7月11日,户县撤县设区的请示通过了省政府第10次常务会审定,并上报国务院。

  化简为繁的“鄠邑区”

  《西安地方志》记载:户县,本夏时扈国,商时崇国,周为丰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灭崇国设扈邑,孝公改扈邑为鄠县,以古扈国在此,“扈”与“鄠”通用而得名。自古即有“银户县”和当今“西安后花园”之美称,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

  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鄠县”改为“户县”。有人认为把鄠县改名为户县,就是为了好认好记,现在户县软面、户太八号、户县农民画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如果改为鄠邑,虽然有历史内涵,但在全国推广上可能不如以前。

  “鄠邑”不是空穴来风,据《地理志》记载: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载:“春秋时期秦国筑设扈邑,秦孝公(前361—338)改设鄠县”。故治在今陕西户县。典籍《辞海》注释:“酆侯之地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鄠县”。《辞源》:“鄠县,今县名,本夏之扈国,秦鄠邑,汉置县,明清皆属陕西西安府,今属陕西关中道。”

  “撤县设区”带来的好处

  ① 行政效率提高

  “撤县设区”政策调整了地级市政府和所辖县(或县级市)政府间的关系。县通过撤县设区变为市辖区后,虽然原县政府在很多方面基本失去自主权,但行政职权的统一可以有效降低区域间的经济壁垒,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② 资金、项目等资源辐射力增强

  市级资源、资金、重大项目将更多向所设区辐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置也将更加融入总体规划。 比如华县,是陕西“一线两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区域,“撤县设区”后,将会对渭南拉大城市骨架,创建百万人口大城市起到助力作用。同时,对于加快关天经济带发展,承接黄河金三角区域及中东部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 市场和民众需求促使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但城镇化的质量仍有待提高。最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城镇7.5亿常住人口中,有约2.5亿人没在城镇落户。虽然是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空间扩张,但“撤县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和民众的需求,从而实现促进人口城市化的预期目标。

  相关知识

  “撤县设区”的标准是什么?

  ① 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

  ② 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

  ③ 对于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须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

  ④ 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⑤ 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编辑: 刘艳宇

相关热词: 鄠邑区 撤县设区 好处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