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朗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中心9月17日因张小平离职发出的公开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信中“长期负责”“最关键”“灵魂人物”等字眼直接导致社会评价趋于指责该单位用人失策,而信末一句“我们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更让民众体味到该单位对此事发生自感无辜的态度。之后事件逐步发酵,以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领导出面圆场:“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跳槽在职场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关注,除了科学家张小平被百万年薪聘请之外,更有深层次的原因。抛开民营航天发展提速不谈,用人体制僵化,薪酬体系市场化不足,个人能力不能在职级、绩效、荣誉等环节体现,是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传统观点认为,人对单位、特别是体制内单位的忠诚是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即使受到不公待遇也应该以大局为重,选择隐忍。张小平离职前原单位的公开信最末一句,甚至有“道德绑架”之嫌,意欲让张小平离职也要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这一看似高明的“情感牌”却更使该单位“不善用人”的内伤昭然若揭。
改革开放前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共识,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使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更是关键性因素。“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人才的发现、培养是重要的基础工程,人才的凝聚更是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大局的关键。
抛开国有企业——特别是担负国家核心机密的单位用人规定不谈,如果我们不做任何道德评价,单从用人角度看,留住人才需要制度诚意!
制度诚意首先要确保“用人以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用人制度是基础性前提。选人用人是导向问题,坚持人才导向,聚贤聚能,事业发展才有基础。其次要确保“处人以公”。要有大格局,用人单位要有适应自身规模的放眼世界、放眼全国、放眼整个行业的“公平”意识,用人制度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留住人才,聚集人才。要有大胸怀,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平准则,昭平明之理,不使内外有别。最后要确保“待人以诚”。人是感情动物,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有恪守道德、遵守法规的素养。把诚心、诚意体现在用人制度里,把人情味注入到工作之外的生活关怀中,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保养人才的“忠诚”,而以道德之名绑架忠诚则不足取。
文学大师林语堂《八十自叙》中有一句话:“只要他在一个人群中间能轻松自如,他就喜爱那个人群;否则,他就离去”,或许可以为留住人才做另一番解释。
编辑: 刘艳宇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