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听“老”农业人说“三农”变化

2018-09-25 09:28:49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今年9月23日,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9月19日,杨凌农高会A馆广场上,工作人员在雨中布置中心会场。

  □记者满淑涵文/图

  今年9月23日,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节日前夕,记者来到杨凌农科城,感受节日临近喜庆气氛,聆听几位“老”农业人讲述他们的“三农”故事。

  情怀:投身农业的初衷

  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杨凌农民马新世满心期待。在位于杨陵区揉谷镇白龙村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一个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枕头”里,一株株西甜瓜种苗“伸展筋骨”。园区负责人马新世跟往常一样,忙着接待各路参观交流团队,给入驻的职业农民培训新技术。不久前履新首届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的他,希望能一直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1987年,马新世辞掉小学教师的工作,回家种瓜。

  当时,国内西甜瓜品种少,品质也不好。“我就想,啥时候能有咱自己的品种。”马新世是地地道道的杨陵镇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渭河滩,儿时的他常跟着父亲种瓜,深知农民的酸甜苦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家庭联产承包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压粮扩经。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卖粮难”现象,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了掌握新的栽培技术,马新世将家里的瓜地整理出来,作了省农科院的试验基地,他就跟着专家学习田间栽培管理技术。1990年,马新世创办“西甜瓜蔬菜研究所”,成为当地首家民办农技研究所,先后培育出“陕抗、冠秦系列”西甜瓜新品种30多个,产品销往23个省市,推广面积超过千万亩。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成立了杨凌千玉西甜瓜专业合作社、杨凌珂瑞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还通过考核,成为陕西省首届十佳职业农民之一。今年春节前,他又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马新世说,搞农业单打独斗不成家,规模效应满园红。从源头上解决农业领域小农户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带来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变化:从“吃不饱”到“吃得好”

  1953年,王立祥从安徽滁州来到杨陵求学。西北农学院,农学,一钻就是一辈子。

  “那时候从西安坐火车去杨陵得三个小时左右,学校到车站接人赶的是马车。”毕业后,王立祥留校,在耕作教研室工作。“一个月工资58块5角,一家人吃不饱肚子。”

  什么是耕作制度?曾担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的王立祥通俗地讲,就是按照资源的可能性和社会需求,确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种什么、种多少、在哪种、怎么种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王立祥说,耕作制度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市场需求,要求我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013年,王立祥主编《中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书中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观点被国家“十三五”规划采纳,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为考察工作关系,王立祥退休后每年还要去陕北五六次。植被覆盖率的显著提高让他十分感慨。“气候改善了,天然气、风力发电有了,苹果种植面积扩大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

  希冀:农业农村现代化

  退休一年来,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高全成在杨凌办起了博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希望寻找农业发展更好的出路。

  “农村一定要建设好,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田园综合体,政府花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巨大成效。”高全成说,过去农村那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状态基本看不见了。

  他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脚步一直在加快,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智慧农业的发展,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再利用、集雨节水灌溉、污水无害化处理、沼气综合应用、卫星导航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元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他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移、农产品成本上升,土地流转以后土地硬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等。”

  高全成建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措施要一项项落实到位,尤其要做好市场服务,落实政府对最终农产品的补贴,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同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农民和合作社、公司融为一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协同发展。“这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破口。”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 现代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