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石秦东
□记者李鹏文/图
热射病,简单的说就是重度中暑情况。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气,是一种由于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起的神经器官受损。
在每年夏季,我们都会听到身边有人中暑,甚至是因处置不当,最终导致发展成热射病的情况。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石秦东表示,中暑等级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而热射病属于中暑等级中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高达50%-70%,如果是老年病人,70岁以上的死亡率会高达80%。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直以来,在户外高温环境下作业的环卫工人是中暑高危人群之一。58岁的老范是2017年夏天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一名中暑患者。
当天的预报气温为39℃,临近中午,实际气温早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老范前一天晚上与朋友相聚,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午11时许,老范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下意识用手去扶清洁三轮车,但仍摔倒在地上。
老范摔倒后,有群众看到,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将他转移到树下阴凉地儿,帮他解开衣袖散热,又买来矿泉水帮他降温,不多时老范也回过神来。大家要求送他去医院,老范却一再拒绝,表示休息片刻还可以工作,最终在周围群众的要求下,老范的同事送他来到医院。
医生表示,老范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属于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的情况,极易发生中暑情况。先是出现头疼头昏、口渴多汗,随后可能会有“无汗”情况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不即时就医,很快就会发展成热衰竭、热射病。
案例二:
石秦东介绍,老年人是热射病发病的常见人群之一。很多人对中暑有一定的误区,认为环境温度不高,就不会中暑。实际上潮湿无风的环境,即使环境温度不高于30℃也可能导致中暑。
去年接诊的案例中,76岁的李大爷就是这样的情况。李大爷平时生活非常简朴,夏季高温天也舍不得开空调。入伏后的一段时间,气温非常高,老人就待在家里不出门。一开始老人只是觉得有一点头晕,并没有在意,后来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和昏迷的症状。好在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及时发现,联系送医。
石秦东表示,生活中这样的案例非常多,老年人本身身体调节能力就差,再加上一些基础性疾病,体温调节功能衰退。一开始只有轻微的中暑症状,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快就会发展成热衰竭、热射病,等发展到热射病时,致残、致死率往往很高。
案例三:
西安某企业采取的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方式,在夏季高温季节,公司会采取每班由两批工人每隔2小时轮流进行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某日,流水线上一名工人有急事请假离厂,与他轮班的一名中年妇女未让车间安排的顶岗工人前来作业,其在连续工作数小时后,出现头昏、恶心等症状,因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后逐渐恢复正常。
石秦东表示,一升汗水完全蒸发可以使体重60公斤的人的体温降低2℃。但在潮湿空气中,皮肤蒸发汗液和空气中的湿度相当时,皮肤就不再蒸发汗水,不能带走身体热量。这个案例中一位50多岁的妇女长时间在高湿度环境中作业,最终导致中暑情况发生。
中暑如何预防和处理?
医生建议:
1.首先应将患者扶到阴凉处躺下;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最好是淡盐水;
3.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
4.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
遇到身边的人出现了“热射病”症状,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话移到空调房间。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用30%至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以快速散热。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些淡盐水。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如果出现心跳骤停时,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同时联系120,转运到有血液净化治疗条件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通常要在2-3个小时内把患者体温从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