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海”覆青山 ——神东公司打造生态矿区建设绿色矿井见闻

2020-05-21 21:40:0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针对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神东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掌握了沉陷减损和生态自修复规律;在水、气、固废治理方面坚持“源头控制、末端利用”的理念,打造绿色矿井。...

  天蓝、山绿、水绿,这是参观完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后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打破了记者对于煤矿开采水黑天灰、扬尘满天飞的既有印象,让记者和调研组一行对于现代化矿井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5月19日,记者随榆林市政协调研组走访神东生态示范基地,了解神东公司近年来在能源化工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漫步在神木市大柳塔神东生态示范基地(哈拉沟煤矿沉陷区),不禁要被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迷醉。放眼望去,远处青山起伏,波光粼粼的湖水,近处嫩绿的植被和绽放的野花,构成了神东生态示范基地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造生态矿区

  神东煤炭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地处陕、蒙、晋三省区能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13个,总产能超过2亿吨。

  面对脆弱自然生态与大规模开采之间的矛盾,神东摒弃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做法,在国内首创了“三期三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破解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如何双赢这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并结合矿区生产建设与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最终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修复’三期绿色开采理念,做到主动防治、系统防治。”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杜善周向调研组一行介绍到:公司在煤炭开采之前就开始进行防治,构建外围防护圈、周边绿化圈、中心美化圈等预防性生态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则坚持煤矸石不出井,构建地下分布式水库,实现保护性开采;煤炭开采后,公司会及时进行沉陷区治理,并推进生态经济林建设,进而实现矿区的生态优化。

  为了有效提升神东的生态环境,神东公司按矿区生产与生态的空间特征划分,由内向外建立了三层防护圈。外围防护圈:针对矿区外围流动沙地,营造了276km2生态防护林,建成了沙漠绿洲;周边常绿圈:针对矿井周边裸露高大山地,优化水土保持整地技术,建设了“两山一湾”周边常绿林与“两纵一网”公路绿化区42km2,形成了常绿景观;中心美化圈:针对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了森林化厂区、园林化小区12km2,美化了矿区环境。

  目前,神东积极促成“政府推动、农民受益、企业履责”的治理思路,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经济林,形成了良好的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共赢局面。

建设绿色矿井

  走在神东矿区的生活区,处处是绿地,茶余饭后矿工家属携儿带女在草地上嬉笑玩耍,好不热闹。不同于城市公园游玩离家还有一段距离要走,生活在神东矿区,可以说出门即是公园。据了解,神东生产生活区的绿地率达4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80%以上。

  在神东生态示范基地,漫山遍野全是绿色植被,基地内还建有人工湖,凉亭走廊,漫步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宛若在度假山庄。而这样的好去处,恰恰是建在煤矿的采空区之上。

  “我们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这是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鹏对于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定位。

  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神东不断创新绿色开采技术,形成了煤炭绿色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引领和带动了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不仅没有因大规模开发造成环境破坏,而且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走出了一条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神东在大柳塔煤矿沉陷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创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模式,建成生态示范基地,核心区达1万亩。

  针对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神东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掌握了沉陷减损和生态自修复规律;在水、气、固废治理方面坚持“源头控制、末端利用”的理念,打造绿色矿井。

  尤其是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神东公司不断创新技术,在井下建立分布式地下水库,将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转变为地下水的转移贮存。目前神东13个矿井共建成32座地下水库,储水总量2700万m3(相当于2个西湖),既解决了矿区供水问题,又减少了矿井水的外排量。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陕北有煤海 质优易开采》为题,生动的报道了神府煤田,拉开了陕北能源化工开发的序幕,而位于“煤海”腹地的神东公司,则是推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可喜的是,神东公司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还神东“煤海”一片青山绿水,实现了人居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和谐统一。我们坚信,未来神东公司必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彰显国企担当,谱写一曲可堪记载的华章。(各界导报记者 许鹏 高三宝)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绿色 矿井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