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新政"激发西安城市活力 成创新创业圆梦地

2019-01-01 10:33:11  来源:西安晚报  


[摘要]窗外是寒流袭扰,屋内暖意如春,于一和创业团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项目进展。于一既是深圳市信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西北大学毕业生,更是一名“新西安人”,携电商导购平台——“红人装”APP项目回来创业。...

  航拍西安高新区(资料图片) 记者 窦翊明 摄

  毕业季,西安市举行多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资料图片) 记者翟小雪 摄

  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专题活动 (资料图片) 记者 李学东摄

  2018年12月11日,西安迎来户籍新政实施以来破百万位暨2018年度第75万“新西安人”。 (资料图片) 记者 翟小雪摄

  嘉会坊——西安创业咖啡街区全新拓展升级2.0版本正式升级亮相。 (记者 郝钟毓 摄)

  大学生们在莲湖区规划展示中心参观学习。(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徐楠 摄)

  大学生研发作品,投身创业。(记者 翟小雪 摄)

  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创客参与。 (记者 雷伟东摄)

  公安未央分局进社区现场办理落户。 (记者 窦翊明 摄)

  推行户籍和人才新政,西安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记者王旭东 摄)

  窗外是寒流袭扰,屋内暖意如春,于一和创业团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项目进展。于一既是深圳市信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西北大学毕业生,更是一名“新西安人”,携电商导购平台——“红人装”APP项目回来创业。于一说,西安创业有良好的硬件环境,还有完善的人才落户政策,而且在企业迁入落户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西安行政效能革命带来的积极变化,“充分体现了‘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作风,我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的五星级服务。我要为西安市营商环境点赞!为大西安金牌服务员点赞!”

  如今,像于一一样,越来越多人才从以前的“东南飞”又飞回西安,安家落户,创业创新。

  最强“西引力”

  人才转向西北飞

  西安是著名的科教大市,985高校有3所,在全国仅仅少于京沪。211大学以及高校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西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大学生120余万人,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然而长久以来,却为别人做了“嫁衣”,每年培养的人才大量“东南飞”。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西安、留在西安,为大西安追赶超越储备优秀人才资源,2017年5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计划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人。11月24日,西安市招才引智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发布人才新政“升级版”配套措施。

  一年多来,西安凭借宽松的落户政策和优厚的创业创新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已经落户的“新西安人”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比达到了66%。西安通过实施“人才新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大西安正焕发出强大的“西引力”。

  马勋是河南商丘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8年11月1日,在西安市与清华大学举行的高端人才招聘会上,马勋现场与碑林区签订了就业协议。他说:“近些年来西安发展非常快,机遇多,我认为年轻人应当顺应形势发展,立大志入主流干大事,所以我选择来到西安。”和马勋一起选择西安的还有他的同学也是他的妻子,同为清华大学博士的刘呈,像这样的博士夫妻,现场签约、携手同返西安的,在招聘会上越来越常见。

  作为“人才新政”的重要抓手,为全市重点单位招揽人才的博士暨高端紧缺人才巡回招聘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知名大学学生的欢迎,每到一地,招聘成果丰硕。仅2018年下半年博士暨高端紧缺人才巡回招聘活动,就先后在成都、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长沙、武汉等8个城市14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累计收到各类高层次人才简历2577份,其中博士885份、硕士1692份,650多名高端人才与西安的单位达成意向。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有各类人才314万,相较于2017年,净增长29万人。其中,西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为23.6%,高于深圳、沈阳、成都、南京等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者占就业总人口比例高于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由于大量经济实体落户西安,西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同比2017年,增幅达32.02%。通过施行人才新政,西安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得到巩固,产业领军人才短缺、企业高端人才偏少得到改善,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人才队伍建设前景良好。

  人才潜力释放

  大西安活力之城已现

  “人才新政”的实施,不仅带来一批批人才,更带来一支支团队、一个个项目、一条条产业链和无数新兴产业制高点。

  黄维院士是西安市“人才新政”引进的第一位A类人才,作为我国有机电子和柔性电子学科的开拓者,多年来率领团队致力于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等多个学科,以及有机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国际前沿学科的研究,取得系统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2018年8月,黄维院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以及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带领下的国际合作团队,在X射线闪烁体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这些原创性成果于2018年8月27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黄维院士认为,随着“行政效能革命”“人才新政”的实施,西安的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也逐渐显现,“作为大西安的新人,我希望将我几十年来所积累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奉献给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并在更大的舞台上,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的情怀,为国家科教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人才不断汇聚,西安紧盯院士经济、教师经济、大学生经济、院所经济、校友经济五大经济,实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和百万校友回归“双百万”计划,进一步释放人才潜力,激发城市活力。

  自2017年12月25日,“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启首站以来,先后在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多所高校“百万校友回归”活动累计签约金额突破万亿。目前大西安广揽各界英才,已建成数百家众创载体,入孵企业团队15000余家。2018年西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已超50万户,其中外来投资者17万余户,占比达到37%。

  2018年10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我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安排部署会上为我市25家“院士工作站”授牌,院士工作站成效显著,西安得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泉景介绍说:“我们公司不断地技术进步离不开沈昌祥院士近10年来的指导。”合作以后有哪些成果?王泉景举例说,得安公司将沈昌祥院士的“白细胞免疫技术”及“可信计算”创新性运用到密码技术中。“区块链院士工作站在我们这里成立后,紧接着便孵化以区块链为主的三家初创企业‘西电链融’‘西电链科’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董事长王华林告诉记者, “于全院士在线区块链院士工作站坐落于西安,即将开启西安区块链领域发展新时代。”

  记者在2018年12月27日召开的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汇报会上获悉,我市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民参军企业已达到400家,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预计突破2500亿元,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万人。我市还累计建成众创载体866个、2458.78万平方米。

  线上落户服务

  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户籍新政、人才新政、创新创业新政,从根本上说,户籍新政是为另外两个新政服务的。

  从2017年3月1日到2018年4月26日,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西安6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户籍新政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也是绝无仅有。

  “城市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2018年伊始,西安市500余名户籍管理民警举行了誓师大会,集体宣誓坚决打赢西安人才人口争夺攻坚战。

  在全市吹响人才人口攻坚战冲锋号的大背景下,西安公安户政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非比寻常的工作措施,释放最强“西引力”,确保了西安市“户籍新政”的精准落地,使得西安掀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户籍风暴”。

  作为西安的户籍民警,以前是做管理,现在则是做服务。原来的服务都是线下办理,用户带着资料到窗口办理。2017年户籍新政落地后,西安市公安局同步推出“掌上户籍室”,2018年2月户籍新政2.0版发布后,个人落户实现一站式办结。

  春季招聘会上,西安市人社局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联合公安、房管部门现场为毕业生提供户籍落户、安居政策咨询,用全方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来西安工作。抱团谋发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从过去的等人才,变成服务人才,这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思想观念。西安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告诉记者:“城市发展需要人才,大西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这次招聘,西安市拼的是服务,不仅要招人,还要留人、用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选择西安,创业西安,留在西安。”在最强“西引力”的感召下,不少外地高校毕业生当场通过手机落户西安。

  目前,落户的线上业务占比达到了30%。也就是说,从2018年1月1日至12月11日,落户的75万“新西安人”中有20多万人一次都没有来,就办理了落户,这个数据在全国来看,西安都能排第一。

  “在西安创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知道这句话是哪位创业人最早说出来的,但是如今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创业人的共同感受。

  创新引才留才用才之举,打造了招才引智工作“西安样本”,大量高层次人才的涌入,让大西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西引力”。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迁入75万余人,其中博士以上1219人,硕士研究生25745人,本科229208人,人才引进30655人。

  招才、留才、用才,人才为城市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截至2018年年底,全年市场主体新增50万余户,同比增长76.95%,占全省增量的59.57%,助推全省市场主体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全市市场主体累计存量为143万余户,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比2017年上升了3个位次。全市市场主体增量增速和存量增速双双高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市场主体活跃度也稳居第一位,并且呈现出民营市场主体高速增长、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本版稿件由记者顾荣采写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西引力 新政 创新 创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